近日,高明区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健康高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描绘出“健康高明”建设的路线图。《行动计划》明确,将加快构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到2018年,建立健全全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成“卫生强区”;到2020年,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成“卫生强区”。
今年作为《行动计划》实施的起始之年,高明将以实施全民健康提升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区直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以及社会办医发展,并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为群众提供连续、高效、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大力实施公立医院改革
《行动计划》明确,高明将大力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以全面提升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当中,高明区人民医院将依托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的“医疗联合体”,借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重点建设一批省市级医学重点专科,推进孕产妇救治中心等建设,力争2020年前创建成为“三级甲等医院”。
高明区中医院将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以中医师承等方式加强青年中医人才培养,重点打造一批中医名科和名医。同时该院将积极争取扩大医院院区面积,扩充功能场所,建设中医馆,确保2019年前建成“治未病”服务平台,并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医综合医院。
新市医院将以启用新门诊大楼为契机,规范设置优抚专区、托养专区、强制治疗专区,健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医院—社区”相衔接的康复服务模式,力争到2020年,发展成为二级专科医院。
“在全面提升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高明也将持续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高明区副区长孙先莉指出,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上,高明将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聘、培养培训力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同时实现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3名以上。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上,高明将为基层医护人员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职业平台,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等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支持医护人员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取得合理收入。
促进社会办医高水平发展
除全面提升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外,加快推进全区社会办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也是“健康高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行动计划》明确,高明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二级以上综合、特色专科医院,以及投资建设康复、养老、长期护理等医疗机构,增加高端和紧缺医疗服务供给。同时,高明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诊所。
同样是鼓励社会办医,高明区政府已于2017年底专门出台了《高明区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简化行政审批、放宽机构准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完善监管机制等多个方面,推动社会办医轻装上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比如,高明区明确在符合国家和省、市规划总量与结构的前提下,不得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类别、规模、数量、地点等进行限制;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儿科、康复、妇产、中医、精神病防治和临床心理咨询、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资源紧缺型服务领域;高明已放开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明确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同时不得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等级、床位规模作为确定配置大型设备的必要前置条件,转而重点考核机构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等指标;高明同时还明确社会办医疗机构可直接向具有审批权限的卫生计生部门提交设置申请,且对已有3家以上标准化管理连锁医疗机构的,卫生计生部门可对其设置许可仅做形式审查,限时办结。
此外,高明还大力促进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办医疗机构实现资源流动和共享。包括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办医疗机构培养培训医务人员,开展技术交流合作;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支持区内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到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推进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促进大型医疗设备共建共享,探索以多种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结果互认和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室)等资源共享。
经过《实施方案》出台半年多来的努力,高明社会办医市场进一步扩大。据统计,今年1—6月,高明共接收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件32件,经审核新批准开办医疗机构14家;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共有医疗机构143间,其中非公立医疗机构89间,占比达62%,多元化办医格局进一步健全。
“通过多措并举,希望到 2020年,实现全区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占总量30%左右,全面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高明区卫生计生局局长黄景宏说。
深入推进分级诊疗
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从而从根源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健康高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高明区域内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在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标准和程序,构建上下贯通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上级医疗机构下转患者数量逐年提高,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同时,高明着力夯实家庭医生这一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民营医疗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落实困难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不断提高签约服务的质量与覆盖面,让更多的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健康福利。
目前,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高明已在区级医院与镇级医疗机构试点探索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为此,高明区人民医院已和区慢病站、更合镇中心卫生院、杨和镇卫生院、明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相关协议,初步建立起重点病种和人群的分级诊疗机制。
通过多管齐下,到2020年,高明将力争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延伸阅读
高明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逾四成
年内将实现困难人口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全覆盖
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包
据高明区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明区从2014年试点开展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起初的签约重点对象是辖区内的慢性病人、空巢老人及一些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的群众,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为签约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针对性健康指导和随访服务等。
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高明着眼于使常住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实施12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覆盖入手,全方位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在对象拓展上,除了继续深耕占全区户籍人口16%以上的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外,高明还瞄准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困难人口等重点人群,不断提高签约服务的覆盖面。特别是从今年开始,高明专门出台了“困难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年内要实现困难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在服务内容上,高明着力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包,不断提高签约服务质量。以困难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对象为例,其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高明区卫生计生局同时从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新市医院等区级医院抽调医务人员成立专家指导团队,与医联体内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一对一”固定联系机制,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中医干预等大众化和个性化服务;高明还畅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科或综合性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绿色通道,明确由家庭医生预约分诊至专科或综合性医疗机构的患者享有优先预约、就诊、检查、住院等便捷服务;对病情较稳定、依从性较好的慢性病签约对象,在治疗用药上给予政策倾斜,实施1次可开具治疗性药物1—2个月的长处方政策。
得益于签约服务覆盖面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增长迅猛。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签约人数达165308人,签约覆盖率达43.16%;其中困难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1860人,签约率达71.54%。
加快建设“治未病”服务平台
在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将贴心医疗服务延伸至家庭的同时,高明区卫生计生局还依托区中医院加快建设“治未病”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推动家庭医生服务与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让易感人群“少生病”。
2017年,高明区中医院常态化开展四季养生指导、康复理疗、艾灸、推拿、敷贴、冬病夏治等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累计服务人次2万多人,并积极对辖区居民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状况评估,为群众进行自我保健和适当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同时,高明区中医院还组成中医预防保健专家小组,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促使“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
而从今年起,高明还对每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投入,规范化设置中医药综合诊疗区(中医馆)。目前,在全区10家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完成规范化“中医馆”建设的有3间,正在建设7间,预计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此外,高明还实施中医诊所备案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和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加快社会办中医类机构发展。
“我们已组建由镇街卫生院全科医生、公卫人员、护士等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持续融入中医特色和优势,不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高明区卫生计生局有关负责人说。
■亮点
高明预防接种规范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今年3月下旬,省卫计委对各地级市开展了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督导评估。高明区代表佛山市接受了此次督导评估,获得全省第一名的佳绩。
自2017年初开始,高明区全面实施预防接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高预防接种规范化水平。一方面,高明大力推动预防接种门诊上层次。各镇街均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在本辖区按最高标准建设“aaaaa”级预防接种门诊,实现每个镇街均有“aaaaa”级预防接种门诊的目标,整体提升基层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更合镇中心卫生院、杨和镇卫生院“aaaaa”级标准的预防接种门诊已建成并投入;荷城中心卫生院、明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正在建设当中,预计今年底可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高明大力推动预防接种服务均等化。以荷城街道为例,为满足婴幼儿就近预防接种需求,该街道根据辖区人口集中在荷城老城区、西安片区、富湾片区的实际,在三大片区科学规划了一个预防接种门诊和两个预防接种点,并通过开发启用预防接种专用app、开通微信预约等信息化手段,为婴幼儿预防接种提供高效服务。而在全区范围内,为保障偏远村居的婴幼儿获得预防接种均等化服务,早从2012年起,高明便创新使用流动预防接种车到村级接种点提供上门服务,并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高明还形成了预防接种的全流程动态管理。预防接种前,高明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通知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告知婴幼儿需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督促其按时带婴幼儿前来接种;接种完成后,高明利用与公安、教育、流管等多部门建立起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开展漏种儿童主动搜索,及时做好补种和记录工作。目前,该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8%以上。
警方集中销毁一批非法枪爆物品
端午节前夕的家访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滨州学院开展2018年春季“交通安全宣传周”活动
入基层普金融知识,助百姓守住“钱袋子”
张仁贵副市长来海盐县武原街道调研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健康高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实施
乐亭县卫计局组织各卫生院参加县内医疗业务培训班活动
第八期三门峡政协大讲堂举行
三亚龙舟队参加马来西亚槟城国际龙舟赛获季军
深航空姐再获世界十佳美丽空姐殊荣
潼南区全力推进四个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2017年11月13日南通市区部分市场肉蛋蔬菜价格
亳州:“严”字当头防治工地扬尘污染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海宁市基层各镇扎实开展工贸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
关于公开征求《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浙江省2018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的通知》(代拟稿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省委党校第3期青年干部战略培训班来宝清县开展现场教学
衡阳市质监局质监执法打假和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海口23122人今日参加中考
东新区召开2018年计生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