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版图上最年轻的都市新区,快速崛起的“双创高地、生态新区”。这座2300余年历史的城市,以其独有的生态优势和人文气息,孕育了“创新、开放、智慧、勤奋”的城市精神和宜居宜业的城市气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郫都创业,开启一段新的幸福人生。
在新的发展阶段,郫都不断优化保护城市生态,持续保障改善城市民生,坚持创新完善城市治理,朝着宜居宜业、和谐美丽都市的目标不断前行,步履铿锵。
1.准确定位 高标准制订总体规划
郫都地处成都平原腹心,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这里人文科教富集、产业基础雄厚、社会和谐稳定,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城市。
新的发展时期,郫都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努力打造天蓝、地净、水美、树绿、花香的生态郫都,高水准规划建设产城融合、功能完整、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都市新区,争当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排头兵。
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区,郫都坚持全域规划理念,贯彻落实“中优”“西控”战略部署,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实施交通外联内畅、宜居水岸建设、小街区规制等“都市新区建设五大攻坚行动”,优化城市和城镇体系的生产、生活、生态结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布局。
“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一座好城,少不了科学规划。在拥有八河并流、川西林盘等优质资源基础上,郫都调整优化城市建设发展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化规划引领和刚性约束,明确城市重点发展区、优化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科学实施空间管制和形态控制,引导城市建设要素合理配置。
郫都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持续优化,在郫筒、团结、德源片区规划建设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在犀浦、红光、安靖片区规划建设新型产业社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同时,统筹做好城市副中心和特色小镇规划编制,优化以城市片区为核心、特色小镇为支撑、美丽新村为基础的城市空间结构,聚力打造德源镇全国特色小镇、安德川菜美食小镇、三道堰国际亲水度假小镇、友爱农家旅游创新小镇、团结影视硅谷小镇等五大特色小镇。以西源大道、蜀源大道、老成灌路、二绕郫县段沿线为重点,规划实施一批“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加快三道堰镇、红光镇美丽新村连片建设。
2.强化支撑 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备,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齐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购物、健身等生活设施方便。近年来,郫都为市民谋来更多福祉,按照国际先进理念,全力打造国际社区。
“以前出行方式单一,人挤人,现在选择多样、方便。”这是郫都年轻小伙王新荣对交通出行变化的直观感受。
近一年来,郫都区新开公交线路17条,新增里程318.86公里。截至目前,郫都区共投入营运公交车辆631台,开行线路63条,通达里程1020余公里,实现了公交无缝覆盖,街道、村通公交覆盖率达100%,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持续走在成都市前列。此外,地铁6号线二期、有轨电车蓉2号线也在每个郫都人的期待中加紧施工。
目前郫都区公路里程已达1223公里,其中乡村公路达1092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90%,路网密度2.8公里每平方公里,一条条民生路连接城乡,通到了门口。目前,郫都区正加快实施菁蓉立交、犀浦地铁站综合枢纽、地铁郫筒车辆段上盖综合工程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加快形成快捷通畅的快速路网和舒适环保的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城市“候机楼”、充电桩、停车场等功能设施,实现城市交通外联内畅、绿色出行。
在另一条看不见车辆的“信息高速公路”上,郫都区持续发力,加强智慧城市规划,目前已建成“宽带乡村”192个,实现“万兆入园、千兆到企、百兆桌面”网络服务;农村宽带接入用户10.3万户,光网覆盖率超过98%,光网宽带占比达95%;城市片区4G网络实现全覆盖,有线广播电视全面实现高清数字化……在“光网城市”“无线城市”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累累硕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也为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3.绿色发展 全方位提升新区魅力
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效的内在要求。郫都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努力打造天蓝、地净、水美、树绿、花香的生态郫都,全方位提升都市新区的城市魅力。
“郫都的环境干净漂亮,很喜欢这里。”9月21日,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符歆瑶在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双选会上递出了自己的简历,她说,希望留在郫都发展。
清晨傍晚,沱江河绿道不乏散步和骑游者的身影。“我每天都会来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自沱江河改造升级后,到沱江河绿道散步便成为了齐大爷的习惯。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项目名单,我区沱江河综合整治项目获得2015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沱江河绿道只是生态绿化建设项目之一。郫都区制定的“全域增绿十条”中明确提出,将结合“绿化全川”行动,启动全域增绿工作,大力实施规划增绿、公园增绿、滨水增绿、道路增绿、绿道增绿、村庄增绿、增花添彩、社会增绿、生态廊道增绿、管护与修复增绿“增绿十条”。构建“一轴两环两廊多线”绿道体系,实施宜居水岸和湿地建设,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打造,进一步提升全区园林绿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让更多人“记得住乡愁”。
目前,全区城镇建成绿地率达40.8%。“水润蜀都、绿满鹃城、花重郫都”,田园风光与新型城乡形态水乳交融。从区规建局获悉,到2020年,全区建成绿地率将达45%。
“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勃勃生机让国家中心城市的都市新区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4.以人为本 护航市民幸福生活
9月2日,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正式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探索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路。
当前,郫都区正努力探索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当期,郫都区坚持以人为本、法治为基、系统治理,充分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加强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社区综治办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方式和服务功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不断完善体系全面提升领导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能力。
“有无线局域网,有水,能充电,服务很到家。”郫筒街道双柏社区居民张子贵对“邻聚e站”表示十分认可。“邻聚e站”是双柏社区打造的居民活动空间,是社区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服务集中展现的载体,为居民提供手机速充、免费饮水等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服务。
今年,郫筒街道有效利用社区闲置土地,打造“可食地景”,探索出一条把“三无”地块,变身城市微田园景观的有效路径,同时也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不少市民一家人在自己认领的土地上栽种起蔬果。
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郫都区大力实施了老旧院落改造项目,包家巷91号院就是其中之一。区房管局对包家巷91号院小区进行了改造升级,配置了监控设备、消防器材、停车管理系统等设施,并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面貌,居民们喜笑颜开。
生态的郫都,就是国际化的郫都。充满生态魅力的郫都,将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版图中最亮眼的都市新区,也必将成为广大投资者和创客们的创业天堂。城在“绿”中,人在景中,一幅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郫都画卷正徐徐展开。
天台:剑指“微腐败”促基层清风
城里人买农村房 法院判合同无效
盛家坝:桅杆集镇展新颜
高考后首批“00”后考生出游欲望强 超5成旅行预算超4000元
熙凤水乡项目 建设稳步推进
[郫都区]宜居宜业:郫都城市品质提升写新篇
射洪县国资集团公司到联系村落实帮扶措施
与辽同在
“3·15政法会客厅”来到无锡 在线回答问题
宜宾智能终端企业获2002.5万元首批出口退税扶持贷款
市国土资源局苏仙分局:为地灾隐患点穿上“盔甲”
市城市管理局召开2017年度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
不愿交3元停车费?这名三明男子最后掏了4万多元...
成贵客运专线铁盔山隧道顺利贯通
过了腊八就是年 津城市民淘年味备年货
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井冈•井冈》在盐田会堂上演
新区时评丨由出租房猥亵事件引发的思考
市林业局:市林业局开展全市林业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调研督导活动
广西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出台,将在桂林等6个重点消费城市建设2~3个城市商圈
月亮岛街道开展“月月亮剑”行动 坚决打击卖淫嫖娼丑陋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