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文化故事 感受传世之美——我市首届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会回眸

  9月16日,我市首届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会圆满落下了帷幕。在当天举办的展示会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介绍了此次展会的成果。回顾这10天的会期,人们对这次文展会充满了肯定与赞许。作为阳泉市首次举办的文展会,通过搭建产品展示、产业宣传、论坛研讨、银企对接平台,阳泉的文化产业展出了特色,展出了品牌,展出了影响,展出了精神,展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文展会期间,6个文化产业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达成投资意向3.56亿元。4家文化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正在积极商洽中。我市6个县(区)以及城联社获得大会主办方颁发的“优秀组织奖”,57家文化企业获得“优秀展示奖”,6件(组)作品获评“优秀作品奖”。
10天里,特色文化产品的推介、深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展示、优秀文化产业的无尽魅力……我市具有代表性的一批文化名片在文展会这个富有影响力的舞台上以靓丽的身姿精彩展现。
平台搭建 开启“文化时空”对话
文化交流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文化产业合作交流会、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文化产业银企合作恳谈会及3场大型讲座中,专家学者和文化企业经营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传经送宝,共谋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开启了“文化时空”对话。
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张荫人阐明了人才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山西肇文美术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玉军讲出了“文化+”融合发展的紧迫性;盂县根友根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国、平定鼎裕紫砂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浩然以及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等人则发出了“走出阳泉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呼声;金融机构与企业家的良好沟通,文化产业希望得到“更多支持”……这些声音都是关心阳泉文化产业发展人士的肺腑之言。
在市图书馆、市文化中心报告厅,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响起。《精致品味生活化》《学习德鲁克,做有效管理者》《文化产业市场营销与管理》大型讲座与我市文化企业家“见面”。在这里,聆听讲座的企业家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工匠精神求精致、品味生活为需求、审美时尚靠创意、技艺突破赖传承的意义,明白了企业管理的真谛所在。
开放才能带来合作的机会。9月7日开幕当天下午,来自我市及深圳、陕西、江苏等地的12家公司、园区、村负责人现场交流对接。其中,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盂县根友根雕有限公司、盂县永恒工艺厂、山西蕙生福贸易有限公司、桃林沟民俗文化园、石卜咀村、深圳晋商文化中心有限公司、陕西益丰科工贸有限公司等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的发展情况,并就6个文化产业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全面展示 吸引众多关注目光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印记。
雕塑工艺品——4件泥塑、22件根雕、3件木雕,美术陶瓷工艺品——8件砂器、18件陶瓷、41件紫砂器,民族工艺及其它制品——39件剪纸、2件响搨、2件烙画、4件葫芦工艺画、2件面塑。由首届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第二届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阳泉市荣誉工艺美术大师、阳泉市工艺美术名人等62人制作的145件作品集中亮相。梁秋林是我市的一位民间剪纸艺人,此次第二届工美评选中被授予“阳泉市工艺美术名人”称号。在同期举行的首届阳泉工艺美术精品展中,梁秋林带来了盘合、生肖剪纸作品。她说:“能让更多的人喜欢剪纸艺术,我就觉得特别高兴。如今,咱阳泉的剪纸能人众多,李金柱、梁盛萍、谢变良、王秀珍、兰风林、冯金兰、王慧英、张慧青、窦月英、刘换林等把剪纸带到了更多、更大的舞台。”
面塑工艺各地都有传承,但在阳泉却别具一格,且荣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
展柜里,非遗传承人付海云制作的《十八罗汉》《十二生肖》《秋翁遇仙》等系列面塑作品塑造了一个个色彩艳丽、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的神态表情,质朴真实的自然景观,精致入微的细节表现,让参观者叹为观止,仿佛走进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紫砂是近年来我市异军突起的一个文化产业。9月9日,由杨浩然大师创作的福寿至尊紫砂壶,最终以30万元的价格成交。
杨浩然,何许人也?他,生于天津,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书法、篆刻、制壶、陶刻。2017年10月,感动于平定县大力发展砂器产业的热情,杨浩然带领一批宜兴紫砂艺人来到平定,与平定煤企合作成立鼎裕紫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采矿、炼泥、制壶、雕塑、杂件、烧窑的完整生产体系。此次成交的福寿至尊壶,选用原矿紫砂泥料全手工精制而成。器型设计采用桃树桩做嘴把,壶身筒用篆刻风格的陶刻“满堂瑞气,福地生辉”及雕塑桃子和桃叶装饰。杨浩然说,平定拥有悠久的紫砂制作历史文化、丰富的紫砂泥料资源和良好的紫砂事业发展前景。下一步要培养更多人士学习、从事紫砂事业的兴趣,为大家自觉学习、体验传统紫砂艺术搭建平台,让紫砂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在文展会上,煤雕、面塑等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化产品,刻花瓷、砂器等变成了“活着”的非遗产品,沙画、山水摆件等新兴文创产品更是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生动呈现 多元业态发展强劲
文化产业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当前,随着融合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融合发展的范围不断延展,我市也紧跟发展脚步,文化与旅游、工业、农业、科技、体育等不同领域的融合正在发生发展。
文化不仅仅是摆在桌上的静态展示品,它完全能够变得更加“生动”。
9月8日至13日,平定县、盂县、郊区、城区、矿区、开发区的文化专场展示轮番上演。市民现场领略了独具特色的武迓鼓、牛斗虎、剪纸、彩面塑、扇鼓等非遗表演;参与到了广场舞、古琴、模特表演中,感受融入生活的文化气息;观赏到了互联网电钢琴、投影手机功能、沙画展示等,零距离体验科技与文化交融带来的神奇;图文并茂、身临其境了解到我市正在形成的工艺美术业、网络文化业、歌舞娱乐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印刷业、出版物发行业、广播影视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多门类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在去年举行的首届山西文化艺术节上,省级非遗项目民间舞蹈《牛斗虎》就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今年,得到发展的非遗项目也走进了文展会。
《牛斗虎》整个舞蹈由2人扮演牛,2人扮演虎。牛皮与虎皮均以布制成,披于演员身上。演出时,在铿锵的锣鼓声中,虎上蹿下跳、左扑右攻,牛则用角上抵下顶、左闪右扛,扑斗中既有猛烈的冲击,又有紧张的对峙,并通过虎的摇头摆尾、牛的以蹄刨土及卧地、挠痒等习性动作,形象地刻画了老虎的凶猛威武和老牛的忠厚倔犟。盂县秀水镇南白水村《牛斗虎》非遗传承人之一王云成介绍,《牛斗虎》由一段美妙的仇犹古国民间传说演变而成,通过村民自创的舞蹈动作来讲述,表达邪不压正、正不怕邪、弱不惧强、勇于拼搏、战而能胜的思想内涵。
在郊区展区,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的琴音吸引着过往的市民。这声音源自刘虚极手中的古琴。刘虚极说,他祖籍北京宛平卢沟桥村,阳泉成长,幼承祖训习古文练书法,所习之琴为父亲刘世海手工所制。展示中,古琴不再“沉睡”,刘虚极边弹奏边讲解,让市民辨识琴音之美,感触琴乐文明,使大家愈加深入理解了“琴”文明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之妙。
在多元呈现的同时,我市还注重推动文化产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据统计,文展会共接待参观市民约6万人次,1000余种文化产品受到青睐,现场销售金额86.9万元,意向金额18.4万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标志和灵魂。伴随着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文化建设正在成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新引擎,成为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源泉。今后,我市将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向着更加广阔的“文化引领、聚力转型”之路迈进。(喜明 郁静)

5岁女孩迷路走失 手势“指挥”警察叔叔找到回家的路
围绕社会热点普及法律法规
漳州将打造5G信息高速公路
武汉正式启动事业单位改革 这些单位公车要取消
2018年衡阳市篮球联赛在市体育馆开赛
讲述文化故事 感受传世之美——我市首届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会回眸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涪城区决咨委:通过活动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港南区政协开展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活动
“乡村振兴党旗红”——市供销社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产业链上党旗飘
20余吨水解千名师生燃眉之急
住房公积金新系统将上线 新增物业费提取等网上业务
清远市将启动新建第四中学
红土地上结出致富果
关于调整委托按月提取还贷业务的通知
【时讯】阳大铁路新建阳泉北站大桥铺轨工程结束
构建新时代 温州力推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18条新政
武平“四到位”深入实施“河长制”
男子行李箱里竟有144万元 原是携巨款做生意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一行到嘉祥武氏祠调研考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