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贾真和郝佩里跨越万水千山,用书信结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笔友情”。
贾真和郝佩里共同著作的书
2006年3月,贾真(右)和郝佩里在交谈
核心提示
“郝佩里先生,4月是洛阳最美的时候,盛开的牡丹等着您……”
“洛阳是牡丹的故乡,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早已漂洋过海,登上贵国纽约时报广场纳斯达克大屏……”
“牡丹文化节是洛阳珍贵的名片,是中国非常知名的节会,洛阳曾经在贵国西雅图举办过牡丹展示活动,好评如潮……”
近日,贾真一边敲打着键盘,一边认真构思,不到一个小时,一封英文信件写成。校对无误后,贾真鼠标一点,把信件传给了郝佩里。
不久,贾真收到了郝佩里的回复。“谢谢!这些年,我非常想再到中国看看,看看你们亲切和善的样子,看看你们那里每天发生的变化……”
这是一次普通的信件往来。
这是两名笔友之间已经习以为常的沟通。
12年,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贾真和郝佩里跨越万水千山,用书信结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笔友情”。
1 结缘
一次偶遇,牵起12年笔友情
贾真,洛阳人,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高级经济师;郝佩里(英文名hal perry),美国人,化工领域专家,在美国杜邦公司工作近40年。
一个洛阳普通的企业员工,一个美国跨国公司技术精英,两人有着怎样的机缘巧合,又如何结下浓厚的友情呢?
故事从2006年春天开始。
那一年,家住吉利区的贾真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上班。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拿到了河南大学的英语自学考试本科文凭。
一个周末的晚上,贾真听同事说吉利区广场上有外教在辅导市民学英语,他兴冲冲地赶到了现场。
在广场上,几名外国人正兴致勃勃地教孩子们练习口语,贾真急切地想加入其中,练练自己的英语口语。
观察了一会,贾真选中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外”。一问,知道对方叫“郝佩里”。
“我不知当时为什么‘选中’了他,可能是一种缘分吧。”贾真说,“郝佩里很健谈,说自己是美国杜邦公司的工程师,此次来洛阳是为吉利区聚酯项目提供相关技术帮助。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洛阳的历史太让人着迷了……”
不知不觉,两人交谈了近一个小时。此时,英语推广活动即将结束,其他几名外国人准备回去。郝佩里告诉了贾真他的房间号,还做出敲门的手势,友善地说:“you can knock at my door.”(你可以到房间找我。)
几天后,贾真到宾馆拜访了郝佩里,两人分享了彼此的家庭故事。分别时,35岁的贾真邀请63岁的郝佩里到家里做客。
当时,贾真在家里辅导几名孩子学英语。郝佩里一来,就带着孩子们唱英文歌、做游戏,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孩子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位来自美国的“洋爷爷”。
春来春去。当年初夏,郝佩里准备返回美国。临行前的一个周末,郝佩里来到贾真家。
贾真说:“当时的情景到现在仍记忆犹新。”那个晚上,郝佩里和贾真一家人在户外“撸串”。他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愉快交谈。临别时,郝佩里给贾真留下了电子邮箱。
网络,让沟通方便、快捷。
投缘,让打开的“话匣子”开始了精彩播报。
就这样,一段长达12年、跨越两个半球的笔友情开始了。
2 分享
不同的文化,共同的话题
“郝佩里虽然是一名‘技术男’,但他兴趣广泛,非常热爱中国文化,对洛阳历史文化很着迷。”贾真说:“我们做了12年笔友,聊的许多内容都是关于中国文化、洛阳文化的。”
在洛阳时,郝佩里不止一次游览龙门石窟。“太壮观了,了不起,中国人非常有智慧。”贾真回忆起郝佩里谈到龙门石窟时,学着郝佩里的样子,竖起大拇指,连声说“ok”。
郝佩里对中国节日也非常感兴趣,他在邮件里对贾真说,电视上看中国人舞龙、耍狮子,那喧天的锣鼓、欢快的舞蹈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表演”。
郝佩里曾经在洛阳度过春节。郝佩里在信中说,洛阳的春节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他问贾真,中国除了春节,还有哪些重大节日?
贾真告诉郝佩里春节文化,并向他介绍了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我发现,谈中国节日文化,能挑起郝佩里的兴奋点。因为中国每一个节日都有来历、有传说,都有表现形式、节日符号,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活载体。越是有特色的,越是让人感到神秘。”贾真侃侃而谈,满是自信。
交流,总是双向的。
郝佩里在信中除了介绍圣诞节,还告诉贾真感恩节的由来。郝佩里说,在美国人的心中,感恩节是一个感恩的日子,重要性仅次于圣诞节。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往往一个大家庭团聚在一起吃大餐、分享火鸡;这也是一个欢庆的日子,各个地方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狂欢活动,“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是一种积极快乐的哲学”。
“中国美食也是书信往来的一个重要话题。”贾真说,“在洛阳时,郝佩里就非常喜欢中国美食,他说中国美食是‘慢文化’,不是‘快餐文化’,他甚至常和美国同事一起到街上吃烧烤。2014年圣诞节时,郝佩里在信中告诉我,他很怀念中国美食,特别想吃地道的中国饺子。”
“12年的通信,把我们两个普通人联系起来。我们住在地球的两端,有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文化,可以互相分享,也非常愿意相互分享。”贾真说。
3 畅谈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国家的“小盆景”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冬天只有白菜和萝卜可以吃。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把萝卜埋到一个很深的坑里,我们称它‘萝卜窖’。在看父母挖萝卜窖时,我当时想能不能把这个坑一直挖下去,挖到地球的另一端看看……”
“我们中国人常说‘沧海桑田’,比喻事物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年,我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非常幸福。现在,我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小汽车,和家人一起开自己的车去看北京奥运会。”
2007年,贾真在信中告诉郝佩里自己的“家庭梦想”。
“在一封封通信中,我总是用一个个具体事例,告诉郝佩里关于自己的故事、洛阳的故事、中国的故事。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国家的‘小盆景’。”贾真说,他发生的每一个喜悦故事都会和郝佩里分享。
“2008年,我们一家三口自驾到北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实现了自己的‘汽车梦’;2009年,自驾青海湖之行;2010年,自驾去陕西、甘肃等地旅游;2010年,自驾到上海参观世博会;2018年春节期间,自驾到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现在,我能和你一样,开自己的车到各地旅游,享受美景,放松身心。”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实现着个人梦想,都在执着追求着幸福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贾真说,郝佩里很乐意分享他的故事,很乐意了解中国这个东方国度发生的变化。
由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011年,贾真在洛阳市区买了一套住房。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郝佩里时,郝佩里关切地问贾真这套住宅是准备自住还是出租,还幽默地写道:“祝贺你成为建筑订约人!”
执着自己的梦想,在洛阳推广国际象棋的故事,也成了他们书信交流重重的一笔。贾真把近几年在洛阳推广国际象棋的艰辛经历一次次告诉郝佩里,郝佩里总是回信鼓励他,告诉贾真不要放弃,说他居住的查尔斯顿市也有国际象棋俱乐部,成员也都是孩子,希望贾真有一天带着洛阳的孩子们到查尔斯顿市比赛交流。
日子从指缝中一天天流逝,贾真从青年进入壮年,郝佩里从容地过着老年生活。
郝佩里说:“退休10年来,穿梭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我喜欢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郝佩里常常在信中说,他非常喜欢做公益,这些年,他在家乡的“国际水任务”总部当公益志愿者,帮助世界各地没有清洁水源的人们建造净水装置。
4 开放
与世界握手让友谊长久
2016年,是贾真和郝佩里结缘的第10年。贾真整理两人的通信,发现有140多封。贾真心里萌发了一个念头,出版一本书,既能作为两人多年友谊的纪念,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美文化。这个想法得到了郝佩里的支持。
2017年,由贾真和郝佩里共同编写的《中美笔友十年书信80篇》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贾真为该书写的序言是《当中国梦遇到美国梦》,郝佩里为该书写的序言是《成为笔友是成为好友的伟大途径》。同时,郝佩里还邀请自己的女儿、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的语言讲师amy perry为该书撰写了一篇序言。
一本书,是双方心血的凝结,也是双方友谊的见证。
友谊地久天长,贾真和郝佩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席升阳对两人的故事很感兴趣。席升阳认为,他们每封信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郝佩里的故事是美国历程的一部分,贾真的故事是中国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在他们看似平行的生活中,是这些信把他们的生活连接起来,增加了相互了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安锋说,一对相隔万里的朋友,因偶然的相遇结下缘分,因友谊的纽带紧密相连。这段跨越万里的友谊,是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诠释。
吉利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娟说,开放就是与世界握手。贾真和郝佩里的交往,是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一朵浪花”。浪花虽小,但能反映出普通洛阳人的开放与自信,反映出洛阳人的眼界和胸怀,这正是洛阳城市活力迸发的一个源泉。(洛阳日报记者 高峰 通讯员 周慧婷 文/图)
着力让矫正人员回归守法公民
郭大为同志在铜川市监察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这项世界纪录在日照刷新!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联盟成立 市民可扫码免费预约上门收取
洛阳“广电小品戏剧周”今日开幕
12年笔友:一位洛阳人向大洋彼岸讲述中国好故事
冷水滩肖家园街道对污水直排者说“不”
安徽省高招国家专项计划投档最低分出炉
家乡的红辣椒
市文化局获全国新闻出版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活力同行新嘉兴——环相湖城市徒步”启动报名
屯溪区棚改攻坚有速度更有温度
苍溪县推进延链发展力促产业深度融合
泰宁县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汽车拉力锦标赛揭幕在即
开阳县龙水乡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迁西县景忠山开展春季防火演练(图)
铁西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从本周起开始复工
园博园捧出民俗文化大餐
咸阳市工商联常委扩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