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精准发力拔穷根——江南区两年时间3382人脱贫、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从数字看江南区两年的脱贫攻坚战绩——
2016年,脱贫533户1839人,5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2017年,完成减贫人口1543人,完成计划脱贫任务的125%,奋斗目标1543人的100%,4个年度计划摘帽村“十一有一低于”指标全部达标。
截至目前,江南区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两年共有338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2%。
“不遗余力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进度,让江南辖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共江南区委书记梁开景的话掷地有声。
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户,江南区脱贫攻坚战犹酣,精准发力拔穷根,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脚步铿锵弥坚。
1 强化党建引领 壮大脱贫攻坚力量
在江南区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哪里发起脱贫攻坚的冲锋,哪里就有党建的磅礴力量,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
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江南区认真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围绕“圆满完成9个贫困村摘帽,1594户、5022个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实现与全国同步的小康社会”目标,主动把党建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深度融合,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抓基层党建的主阵地、作为凝心聚力的主课题、作为一线锻炼党员干部的主抓手,充分发挥党委“领头羊”和“主心骨”的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在开发引进扶贫产业、创业就业、政策扶持等方面显身手、建功立业。
为此,江南区建立强大的精准帮扶服务贫困村贫困户的网络体系,壮大脱贫攻坚力量,创新帮扶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把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以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推进脱贫攻坚。
目前,江南区农村星级党组织共14个,其中五星级2个、四星级5个、三星级7个。结合党组织“星级化”考评管理,按照“城区规范化、乡镇差异化、村(居)个性化”的思路,落实江南区党建工作五年行动计划。以评定为五星级党组织的同宁村、那海村等为辐射,着力打造党建示范品牌。在江西镇,重点打造星级组织同宁村、同华村2个“先锋引领·脱贫攻坚”示范点,提质扩面“根竹坡—麻子畲坡—那廊村—扬美村—同江村”沿线示范村坡,形成“党建引领、学旅融合”的“一线两点”党建示范带。在苏圩镇,巩固提升星级组织那海村、隆德村、保卫村党建示范点,形成以党建引领促发展的“一轴三区”党建示范格局(以322国道为轴,以那海村、佳棉村为代表的绿色党建示范区,以苏圩社区、苏保村为代表的文化党建示范区,以慕村、隆德村为代表的产业党建示范区)。2016年,通过完成苏圩镇贫困村隆德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了村级党组织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帮扶作用,顺利实现了隆德村的脱贫攻坚任务。
2 选准扶贫产业 生态种养助推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江南区通过企业承包,村成立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形式,在党建引领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生态产业,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早,江南区延安镇平南村那榄坡贫困户刘远福便提着水桶,到该村30亩龙虾养殖基地投喂饲料。一群群小龙虾张牙舞爪,掀起水花阵阵。
“目前已建成的6口虾塘占地30亩,全年预计实现产值10万元。如果把全村300亩废弃的山塘水坝都利用起来,收益相当可观。”驻村第一书记李石朝说。
6口虾塘均由村里废弃的集体鱼塘改造而成,这里原本是塘坝崩塌、杂草过膝、臭水横流、蚊蝇滋生的景象。去年底,该村与广西最大的农贸市场淡村商贸城合作,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该村养殖的小龙虾可直接进入淡村商贸城销售终端,销路不愁。同时,企业投入6万多元整治池塘水体环境,修筑塘坝和水泥路,由于淡水小龙虾对水体清洁度要求较高,塘水3至7天一换,还要定期清理淤泥和水草,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延安镇是江南区最偏远的乡镇,由于地理优势不够优越,产品特色不够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限制了农民增收。此外,农民们对于发展特色产业心存疑虑,既怕种养出来的产品卖不掉,又担心祖祖辈辈耕耘及生活的场所遭到污染破坏。为此,延安镇党委、政府以“政府扶助、企业带动、群众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发展大青枣、小龙虾、黑豚鼠等特色产业,打消农民疑虑。同时,企业与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为各村产业找到“东家”,提高产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根据不同的种养殖规模,贫困户人均能增收500元至1000元。
此外,为了破解脱贫产业销售困局,在江南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首家以“扶贫”为主题的产业园——“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在华南城落户。目前入驻企业100多家,为贫困村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一座“致富桥”,不少江南区贫困户种养出来的农产品通过这一平台迅速打开销路,实现脱贫致富。
3 推进危房改造 贫困户住房更宜居
江南区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工作来抓,部署城区贫困户危房改造及增减等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积极动员及投入资金保障,推进贫困户房屋改造进度,保障贫困户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下好了,房子不仅宽敞漂亮,住着也安心,以前总担心房子会塌下来,特别是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整晚都睡不好觉。”江南区扬美村贫困户杜建强搬进新建的60平方米新房时,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杜建强是江南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之一,住宅建在离左江不到300米的岸边,客厅地板塌陷、立面开裂,危及人身安全。他一家三口,因夫妻双方残疾,劳动能力较弱,靠低保和低廉的农作物种植收入糊口,无力修缮改造危房。江南区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检测和鉴定,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了重建方案,并于2017年10月竣工。这是江南区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的一个缩影。
江南区针对贫困户建房资金不足及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度问题,研究制定了《精准扶贫贫困户人均住房面积达不到13平方米的房屋增加住房面积工作实施方案》和《精准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奖励方案》。通过建房奖励,明确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贫困户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建房任务额外给予1000元至1500元的奖励资金,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开展危房改造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改厨改厕”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完善贫困户房屋内建设,不断提升贫困户居住条件。2017年,江南区江西镇、苏圩镇、延安镇共4个脱贫摘帽村中,整村住房达标率最低达到98.07%。
此外,江南区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把“有电视看”作为解决好贫困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来抓,与其他脱贫摘帽任务一起部署一起攻坚,先后为辖区3个镇4个贫困村(同华村、保卫村、平南村、华南村)完成主、干路敷设36.72公里,敷设光缆48.58公里,安装光纤交换箱72个,共为281户安装了机顶盒,全部开通信号,全面解决了广大贫困户收看电视的问题。截至目前,江南区32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贫困村广播电视和网络宽带工程均已实现“村村通”目标,全部开通了信号,合格率为100%。
4 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有了党建引领、扶贫产业以及宜居环境的合力,江南区还将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眼光放长远,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同打造靓丽的城乡环境。
“12000多斤富硒油茶可榨油3000斤,我们正在申办油坊营业执照,今年即可吃上地道的江南区本土富硒油茶。”江南区江西镇同华村第一书记清点该村扶贫产业富硒油茶,满怀信心地说,“富硒油茶又开始开花了,长势很好,越来越多的农户看到希望,纷纷加入,为脱贫摘帽作出了贡献。”
富硒油茶产业的发展得益于2017年江南区深入实施“10+3”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8.72万亩,粮食总产量8.86万吨,蔬菜产量40.15万吨,水果产量5.08万吨,肉类总产量1.49万吨,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扩面提质成效明显,江韵扬美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功创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苏圩弄峰山中草药产业示范园入围县级示范区,安平肉牛产业示范园、岜博山水果产业示范园入围乡级示范区。示范区的核心区建设面积超过6770亩,示范区内的经营总收入达1.72亿元,完成“那廊原鄉”和“百事人和”商标注册,申请2个“绿色农产品”和1个“无公害产品”认证。大扬美农业科技园被评为广西农业科技示范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总数达114个,家庭农场21家、总数达57家。
此外,江南区还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创建和提档升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5个,核心区建设面积超过6770亩,引入43个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流转土地面积达9870亩,经营总收入1.72亿元。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2.16万亩,糖料蔗种植面积15.4万亩,甘蔗总产量由78.14万吨提高到90万吨,实现增产丰收,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
农业兴旺带来了生态宜居的转变,江南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注重城乡发展规划相协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互融合衔接,逐步形成一个镇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相继启动苏圩至延安镇公路建设项目,修建贫困村通屯道路12.17公里,非贫困村通屯道路24公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大扬美生态综合示范带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改圈任务,促进农村环境卫生、道路通行、村屯特色、住房安全和能源利用设施水平提升,打造出靓丽的城乡环境。
5 提升服务意识 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江南区积极开展入户帮扶工作,不断强化帮扶人帮扶服务意识,提升贫困户对帮扶人及帮扶工作的认可和支持,进一步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安排发放补助资金。江南区按照每户每月100元标准累计安排了189.96万元资金给帮扶干部开展入户帮扶工作。通过帮助贫困户购置生活必需品,改善了贫困户基本生活条件。在节假日期间,特别是春节、端午、中秋及村坡内传统节日,购置礼品上门关心关爱贫困户。不仅增强了贫困户获得感,还进一步拉近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提升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开展进村入户帮扶统一行动日活动。通过规定每月第一个周六,帮扶人统一进村入户开展帮扶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统一行动日活动5次,3715人次参与活动。通过帮助贫困户开展庭院内环境卫生整治,关心帮扶户日常生产生活帮扶需求。同时针对近期的一些政策帮扶措施向贫困户做宣传动员,积极协助贫困户办理政策帮扶手续,保障贫困户及时享受到政策帮扶带来的实惠。
为激发扶贫对象脱贫内生动力,江南区还专门制定工作措施,调动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你争我赶, 积极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争先脱贫摘帽的生动局面。
2016年起,江南区实施贫困户奖励政策,制定了《江南区脱贫摘帽考核奖励方案》,2017年继续贯彻落实奖励措施。2017年10月,由城区财政落实89.5万元奖励金对2016年脱贫户和完成脱贫摘帽任务的村进行奖励,脱贫户到户的奖励金用于扶持脱贫户发展生产,激励脱贫户在政策及资金持续帮扶下,自食其力,实现巩固脱贫成效。
对于脱贫摘帽村奖励资金,江南区通过引导到村的奖励金用于摘帽村发展集体经济,强化村级产业建设,保障村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保障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资金,更好地带动村坡群众发展生产,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博望区疾控中心开展2018年“世界无烟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周新古镇修缮修复项目开工 2019年底完工
东湖湖畔举行迎新春环东湖半程马拉松赛交警出动警力75人次圆满完成安保任务
第十届亚欧议会伙伴关系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
聊城治霾大有可期:治霾国家队将为聊城提供治霾“药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精准发力拔穷根——江南区两年时间3382人脱贫、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精彩节目感党恩修文县文艺汇演宣传十九大精神
重庆江北18个法制副校长上岗 为210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保驾护航
盛阅春市长检查2018年高考准备工作
连州卫校开展“学雷锋”图展
一线破难 小事建功
“乡村旅游” 开启脱贫致富大门— —记桂平市南木镇洛连村第一书记朱日强
常州三人谈:失败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一名凶手
森林露营基地18日开营
高伟走访慰问高龄老人
1月芜湖CPI同比上涨1.8%
男子以买烟为幌 骗走37条“中华”
孟津县送庄镇: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监督管理
内江经开区拉网式集中清理个体管户增长4倍
景德镇、乐平市开展帮扶单位与贫困村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