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文 通讯员 张开虎)金秋十月,行走在东海大地上,稻花香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处处能听到农民欢乐的笑声。对于东海县黄川镇陈墩村稻虾共养基地农户陈前进来说,今年他收获的不仅有沉甸甸的无公害水稻,还有养在水稻田里的几万斤龙虾。
18日上午8点半,东海县的室外温度低至6度,可谓是入秋以来最冷的一天。行走在陈墩村稻虾共养基地田埂上,笔者远远地就看见基地主人陈前进手持一把铁锹走来走去,颇为专注地注视着稻田里的水面。 “在看什么呢?”笔者迎着冷风跟陈前进打了个招呼。“看看地里龙虾能不能活动的开。”年过40岁的陈前进,上身穿着一件冲锋衣,脚上套着一双胶鞋,不时弯腰走进田块的一排水口处,随意摸出几只龙虾。“你看看,这只龙虾带一肚子的籽,还有这只都长有一公分长。”看着这些张牙舞爪的龙虾,陈前进的脸上笑开了花。 黄川镇河汊纵横,水源充足,土壤肥沃。2016年,从事货车运输10多年的陈前进在村南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流转140亩土地,在全县第一个尝试“稻虾综合种养”。 “第一年,光卖小龙虾就净赚了12万元。”谈起这次吃“螃蟹”,陈前进说,“国家都提出农业要转型升级,咱们农民也得跟上时代发展啊!” 与普通稻田丰收的场景不同,陈前进的水稻田仍是一片水汪汪。整个田块呈“回”字形分布,中间种满迎风摇曳的水稻,稻田外是一米多深的沟渠。稻田边的田埂上,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小洞穴,不时可望见洞口伸出红色钳子的龙虾;道路两侧的黄豆叶子已经落光,一株株桃树环绕稻田四周,这套新型水稻绿色高效生产体系看起来确实与众不同。 “东海是一年收两季粮,一季稻,一季麦。而我这一年就这一季稻。”指着还未黄透的水稻,陈前进解释道,“稻虾共作”对水稻品种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晚熟,为龙虾提供充足、长期的活动场所,而且要抗倒伏,保证田块内光照充足,利于龙虾生长。 那效益如何?“小龙虾对于农药的敏感度极高,因此田地内从不使用农药,化肥使用量也只相当于传统使用量的30%,且都是生物质化肥。”陈前进说,“水稻不打农药虽然会有一定减产,但稻田中的昆虫、水生动植物又可成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促进龙虾的生长,而龙虾的粪便会直接反施到稻田,又可大大提高稻米品质。” “龙虾今年卖近2万斤,昨夜还收了最后一批。水稻亩产量突破1000斤应该没有问题。”在收获20万元龙虾效益后,对于绿色种植方式产出的水稻,陈前进已做好深加工的准备,预测精加工出来的大米可卖到每斤5元。而传统的稻麦轮作,除去成本,净利润仅为1000多元。陈前进的“稻虾米”却比传统水稻亩均可增收500元。 不仅能让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还能在原有水稻收入基础上增加收入。
有了看得见的效益,再加上政府的积极引导,这两年东海县乃至全市的“稻虾共作”综合种养格外受农民欢迎。 米香虾肥的“稻虾共作”达到了“用水不费水、用地不占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一些农户急着上马却赔了本。东海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葛溧提醒道,“稻虾共作涉及很多技术难题,大家可千万莫在掌握相关技术前盲目投入。”
市人社系统狠抓“一单一档一考”实绩管理
生态文旅区推进建筑工程节后复工工作
龙潭区残联召开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系统录入自查整改工作会
【中国网】湖南永州:优化发展环境 打造产业集群
【学习雷锋甘于奉献】志愿服务助力健康鞍山
东海稻虾共作种出“好风景”
方寸之间铭记历史
晋城市建总公司多措并举保安全
映日税花别样红——市地税局相山分局纳税服务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武宁县协和学校召开2018年第一次安全工作会
乘客突发疾病 好司机及时救助
雨山区集中整治关停非法选矿厂
海口美兰机场二期明年10月建成使用
市人社局、市旅游局:真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八九”春意浓明天最高17℃ 乍暖还寒是常态要注意“春捂”
县档案局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公安局振兴分局头道派出所联合安监部门开展治安消防安全隐患检查
【聚焦项目攻坚:大项目巡礼】鞍山万达广场项目昨日封顶
南京城墙博物馆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预计2020年上半年对外开放
土地整治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