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贫困户的同步小康
——记罗田县大河岸镇柏堂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炳刚
通讯员 邓念平 高婉青
扶贫潮正涌,阔步踏浪行。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罗田县大河岸镇粮食收储公司经理王炳刚终于走访完他所驻点的柏堂湾村107户贫困户中的最后一户。
2015年底,王炳刚被组织安排到该镇柏堂湾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伊始,作为只有5名职工的单位负责人,王炳刚除全力完成每年750万公斤粮食收储管理任务外,还克服人手少、事务杂、经济困难的压力,组成包括自己和一名主办会计、一名粮站站长的工作专班,进驻柏堂湾村。
柏堂湾村是大河岸镇一个中等村,共有354户、1323人。为当好队长,王炳刚与村党支部书记一道走遍了全村9个村民小组,按政策标准开展精准识别工作。他先后一个多月在村吃住,广泛发挥民主,充分利用会议、入户调查、交心谈心、发放资料、微信群等多种方式,不厌其烦地向群众宣传政策,核实收入,了解各家各户住房、就学、就业等实际情况,交由群众评议,广泛公示,确保了评议对象公平合理。全村共评出精准扶贫户107户、298人,为精准扶贫创造了良好条件。
王炳刚积极完善精准扶贫的档案资料,做到信息准确、填写规范、逻辑严密、针对性强。为了让档案资料一次过关,大学毕业的他主动当好局中人,研读相关政策,请教专业人员,开办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培训班,避免了填写错误,反复修改,确保网上数据、纸质资料、农户实际情况的“三统一”。在县委开展的精准识别回头看、纪委开展的扶贫领域大数据比对和专项问题整改等过程中,该村以群众上访少、问题线索少、识别精准、资料规范而首先过关。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因户施策、统筹好扶志与扶智、实现群众增收,是每位队长的首要任务。王炳刚根据107户的具体情况,因户施策,确定社会保障兜底31户,易地搬迁21户,发展教育脱贫29户,发展生产脱贫35户,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
王炳刚精于粮油生产、商业运营,善于与农民沟通与各方协调,领头创办丰沃粮油合作社。在他的运作下,柏堂湾能人裴建飞流转土地450亩,创办鑫潮农业合作社。王炳刚从机械协作、规模育苗、粮油收烘、产品购销等方面给予无私的帮助,使裴建飞共带动8户贫困户脱贫,全年共为农户提供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达到30多万元。此外,部分一般贫困户还从事板栗、药材种植、畜禽养殖、打零短工,开展商贸流通服务,每家至少有一人掌握了1-2门实用增产增收技术,为真脱贫、脱真贫找到了持续有效的途径。
作为队长,王炳刚与村干部一起,在矛盾调解、结亲帮扶、典型宣传等方面既从面上整体谋划,又从个案上具体深入。村民姚国文,收入刚过贫困线,评议时掉了,王炳刚主动上门做工作,并安排其到企业打零工。9组村民姚九华是2017年脱贫户,合作医疗必须自己交,一时不理解,王炳刚就垫交了2人360元的合作医疗费。村民姚申福是非农户口,早年下岗,妻子是个残疾人,半瘫在床,自己又得重病,儿子无收入,生活相当困难,王炳刚了解后,自己开车将他的妻子送到县残联办理了残疾证,享受了残疾人补贴,姚申福本人申办了城镇低保,为他家争取困难照顾达到8000多元,为他增添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就这样,在王炳刚带动下,柏堂湾村帮扶主体与帮扶贫困户,都深入开展了交流感情、传递温暖、鼓舞信心、调和心态、感恩社会、自力更生的交心谈心活动。整个柏堂湾村社会安宁,干群融洽,管理民主,乡风文明。
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以来,王炳刚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该村群众脱贫增收。仅2017年先后迎接省市县考核调研5次,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当地群众好评。
( 责任编辑:张金霞 )
“我这辈子唯一一次追的‘星’就是霍金”
八大活动“扮靓”安全生产月
种菜垂钓看星星 五一去长寿这个地方感受“世外桃源”
[崇州市]感恩援建情 奋进新时代 崇州市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感恩致谢重庆市对口援建座谈会
经济日报:“滞胀论”解读不了中国经济
记罗田县大河岸镇柏堂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炳刚
芦山县1—6月招商引资目标完成情况
娄星区召开2018年语文学科中考研讨会
“最多跑一次”再创新 “互联网医院”让患者就诊更便捷
石家庄交警严查“三车”一小时查处9辆违规改装的电动车
鹤城区率先开通微信医保缴费
“合马”来袭,你被抽中了吗?
小轿车全国“通检” 公安交管再推新举措
奉贤城管机动中队深入开展施工工地执法检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
市人防办认真组织学习宪法和十九大精神
水泊街道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
主流日照|小海豹“早”知道(2018.10.17)
全市“创文”资料收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港航管理局三举措扎实推进港口船舶污染设施建设工作
镇巴爱心人士匿名为贫困学子捐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