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开始就有学术导师 武大学子本科完成5万字论文量


沈劼正在考古实习中(本人提供)
4月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周翠云) 今年8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大四学生沈劼就将赴哈佛大学读研。本科4年近5万字的论文量,助她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硕士,并获得了2.5万美元的奖学金。
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沈劼说,从大一开始,历史学院就为她及其他本科生配备了学术导师,她选择了学院考古系老师、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昌平教授。张昌平也是中国考古学会夏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哈佛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和机构的客座研究员。
沈劼说,“在张教授指导下,我撰写了一篇关于东周以前漆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学年论文,这篇1万余字的综述经过修改之后,又作为我申请硕士项目时的论文范例寄给了哈佛大学。”
“一进入大三,我身边很多同龄人就开始犯愁,论文、实习、找工作还是深造,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我感觉是瓜熟蒂落的过程,因为从大一起,课程论文到学年论文,再到毕业论文,洋洋洒洒万言书,对我们不是难事,而且实实在在锻炼了科研能力。”沈劼说。据了解,沈劼本科4年,完成了近5万字的论文量,加起来相当于一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文字量。
沈劼不是唯一受益者,武大历史学院坚持推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和学年论文制”并以此为培养特色,从大一到大四由学术导师持续跟踪培养、精耕细作,培养了大量拔尖创新型人才。
近五年来,该院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荣获“全国史学新秀奖”6项、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15项,居全国和湖北省高校同类学科前列。

普哈丁公园西侧风光带内,一男子用弹弓打鸟
听劳模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新风气新面貌 宋屯村里的篮球赛
请驾驶人绕行 海口龙昆南路山高学校路段交通流量大
丰南区委召开四届25次常委(扩大)会议
大一开始就有学术导师 武大学子本科完成5万字论文量
耀州区石柱镇新兴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科技创新赢得企业未来
合江县:宣讲唱出来 精神入人心
八方爱心涌向小沂洛热心读者见报后捐款4万多元 远在美国的湖北人愿推荐医院
当片警三年辖区警情降七成 曹洲文被称为“最负责的社区民警”
爱心送考今日启程 送考车贴正在发放
减少尘土飞扬,京山石料将“坐”火车来武汉
珙县税法宣传进校园“一课一讲”送知识
工业设计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出炉
大连再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奉献爱心
蚌山区青年街道召开社区居委会换届推进会
麻涌社保分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评论]莫因“小节”丢了“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