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聂新兴 通讯员 钱进)“农场面积330亩,一期用地200亩,种植了红心火龙果、车厘子、葡萄、提子等水果。还利用修路取土形成的池塘,建了垂钓中心和一个观赏荷塘,并放养了小龙虾。我打算把这儿建成集休闲垂钓、观光采摘、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项目……”日前,在宿豫区钊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里,经营户陈嘉伟向记者介绍着农场的情况。
钊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位于宿豫区陆集镇虎山村,紧挨着325省道。农场里,40多栋大棚整齐地排列在中心路的两侧,左边10多栋大棚里种着车厘子,右边的30多栋大棚里则是火龙果和葡萄、提子等,几名工人正在清理杂草和平整土地。
走进一栋种着火龙果的大棚,一行行火龙果树上,挂着紫红色的果实,更多的是小孩拳头大小绿色的未成熟果实和还未开放的花苞。说是果树,实际是如同仙人掌一样长着尖刺的三棱形肉质茎。
“现在是火龙果生长旺季,在广西、海南等亚热带、热带地区,一年可采摘10多茬,一亩地可产果六七千斤。我们这里气候条件比不上南方,估计一年能采摘七八茬,亩均产果四五千斤。”陈嘉伟边走边介绍,还不时提醒我们当心果树上的刺。“八两以上的就算大果了,按照8元一斤算,一亩地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在种植着葡萄、提子的大棚里,一串串如搽了淡淡胭脂的果实挂在藤上,晶莹透亮,令人望之生津。而在2016年种下的10余亩车厘子,今年亩产已经超过1000斤,清明时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每亩地获利近4万元。
“80后”的陈嘉伟有股敢试敢闯的拼劲,在大多数年轻人想方设法离开土地、“跳出农门”的今天,他却从一个让人羡慕的“小老板”,一头扎进农田里,当起了“职业农民”。据负责农场日常管理的陈玲介绍,今年36岁的陈嘉伟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搞建筑,现在手里也有了一支自己的工程队,每年收入近百万元。2016年,在村干部动员下,他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流转了330亩土地,投资800万元建起了家庭农场,并注册成立了宿迁市蓝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用工高峰的时候可吸纳六七十名周边村民在农场务工。
“我在这儿已经干了近半年了,一天60块钱,工资月月都按时结清。”65岁的李云霞是大兴镇卢集村人,卢集村与虎山村相邻,她每天与邻居田士勤等几人一起到农场来做工,算下来,一年能有近2万元的工资收入。
“家里的地收了这季稻就不再种了,全部流转出去种栝楼。”快人快语的田士勤接过话头,“在这儿干活也挺好,收入比在家种地还多呢……”说着说着,脸上笑开了花。
陈嘉伟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只有走精品路线,打造精品农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车厘子在清明前后上市,避开了各种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价格上有保障。提子采用枝上保鲜技术,可以推迟到春节前后上市,价格可以卖到当下的几倍。火龙果的果期长,根本不用担心大量集中上市导致市场饱和造成滞销。”这些现代农业“生意经”,在外闯荡多年的陈嘉伟说起来头头是道,一点也不像是刚接触现代农业两三年的“门外汉”。
农场里的水果除了提供给游客采摘外,陈嘉伟还先后在市区中远现代城、兰亭御城、金田湖畔小区和楚街等地开了5家水果直营店,并在华东农业大市场开了家水果批发店,一头连着农场,一头连接市场,把新鲜的水果直接送到市民的家门口。同时,他还多次到外地考察,准备把门店开到外地的水果批发市场去。下一步,他还打算把水果卖到网上,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在我们这合作社入社的会员还不多,主要是因为农场建起时间不长,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效益。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投入很大,普通农户不敢随意加入可以理解。等到过年把农场真正实现较高利润时,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干,到那时,就能够带动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谈起农场的发展前景,陈嘉伟信心十足。
张庆华到基层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市军休所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北票市聚焦基层着力提升组织工作执行力
罗田多部门党员干部扫雪除冰
红旗区:积极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宿迁:现代精品农业助力富民增收
市文广新体局召开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作任务交办会
茅坪场镇|人大代表在行动 送薯种到家门(图)
水字桥完小举行开学典礼暨安全教育承诺签名活动
清水净岸 长江南溪段治理进展迅速
东莞铁路客运口岸出入境旅客达8万多人次
四平食药监局全程驻守 保障高考食药安全
航空产业急需乘势而上(图)
修大路造福群众 解民忧鼓舞人心
聚焦“中国好人” 共建大爱佛山
沈铁加开“慢火车”方便回乡扫墓
怀仁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叶牛平带队督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
“大江奔流”采访团今日抵鄂 兵分4路,多维度报道宜昌绿色发展
同江口岸———首次对俄出口公交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