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注意,核桃树的施肥要合理……”6月1日,在恩施市崔家坝镇刘家河村龙潭组“精准扶贫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现场会上,恩施市林业局林特专家范东平为参加培训的300多名村民讲解核桃种植技术。( 恩施新闻网)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通过前期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取得了很好的脱贫成效。但脱贫成效的巩固,还需要持续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增强群众比、学、赶、超的积极性,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受益,从而提能提质固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时指出要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落实以上两个着力,需要给农民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各地给农民的技能培训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是有些培训还存在一定问题:培训内容浮于表面,没有实用性;培训“一阵风”,缺乏持续性;照本宣科,开开会,读读文件等。笔者认为,给农民的技能培训要抓好三个“点”。
培训内容要实用一点。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农民才想学,在实质内容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前大量产业扶贫资金到村到户,为了资金使用达到理想效果,要坚持给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根据产业现状因村因组因人而异,细化到每个片区。将技能培训摆到产业链上,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技能培训就跟到哪里。
培训主体要多样一点。技能培训需要外力和内里的结合,外力是知识储备量大、专业素质高的的专家学者,内力是本地产生的“土专家”“田博士”。笔者认为,在脱贫攻坚期内,政府扶持了大量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脱贫标兵等,他们中间不乏有在本行业做得出色的贤才,要充分动员鼓励他们成为给农民培训的主体,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土专家”“田博士”更有利于农民在后期实施过程中问题咨询、实地查看指导等,从而加强培训的持续性。
培训方式要灵活一点。一方面培训语言要灵活,涉及到技能培训的,需将各项操作书面用语换成地方群众熟知的劳作口语,群众听得懂,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培训地点要灵活,“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将群众带到实地操作,讲一句、做一步、学一招,既节省给农民讲解的时间,又能通过形象化的方式让群众听得进、记得着,甚至进一步钻研和创新。
农民技能培训要通过更实用的内容、更多的主体、更灵活的方式让农民学以致用,致力于本地的产业发展,加快蓄积发展动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技能支撑。
我区组织收看收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上半年全市受理消费投诉3082件 交通工具类投诉明显增多
2018年杭州市学区划分昨公布
三峡物流园社区|开展流动人口清查工作
潮南区部署土地管理工作
杜 娟:农民技能培训要抓好三个“点”
市贸促会合规培训助湘潭企业“走出去”
见义勇为血染芳华,28年忆“故人”
垃圾清运车加装防滴漏装置 不再“随地乱吐”
新昌县编办做好“三个透”全力备战机构改革攻坚战
定兴县召开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
温岭市召开全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
市政府召开第9次常务会议
“娥江英才”赛事硕果累累
耿庄村:昔日贫困村 今朝新气象
南京徐庄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一行考察调研深圳高新区
市水利局进一步加强市级审批中介评价考核工作
王悦颖:感谢古筝一路相伴
镇海半年减免税费近19亿元
你们解决了我心里最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