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稳稳的 幸福满满的

  本报记者 欧阳常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工作,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近年来,我市以扩大和稳定就业为主线,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为载体,通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通过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开展就业创业专项活动、强化企业用工服务、拓展创业渠道等途径,促进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
  走上公益岗位 贫困户有了固定收入
10月3日,天刚蒙蒙亮,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居民李庭明便麻利地起床收拾,吃完早饭,急匆匆地奔赴万寿村农技合作社,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
李庭明是万寿村七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脑膜炎,妻子智力残疾,家里生活条件捉襟见肘。2017年2月,经过村级推荐、乡镇审核,李庭明成为了一名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下八庙石桥村至万寿村农技合作社路段的保洁工作,月工资600元,还缴纳医疗保险。
“走上公益性岗位后,我也有了稳定收入。”李庭明说,只要自己努力日子会越过越好。在万寿村扶贫工作队的规划引导下,他还养起了山地鸡、鸭和生猪,种植了万寿菊。
李庭明是万寿村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众多受益者之一。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恩阳区从保障困难群众的就业和基本生活出发,大力开发公共环境绿化卫生保洁、就业协管、扶贫协管等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建卡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调动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改变家庭困境的信心。
“光开发不管理不行,光安置不退出也不行。”恩阳区就业局局长冯爱明说,为让公益性岗位相关政策能真正惠及困难群体,变被动开发为主动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同时,在公益性岗位管理中,实行辖区管理负责制。
  岗位送上门 专场招聘会
10月6日,距王娟前往浙江宁波上班还有两天,当天她却在订票的微信公众号上点击了退票。因为她接到了应聘的公司打来的入职电话。
9月29日,恩阳区就业局承办的2018年第三季度就业扶贫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恩阳区利达广场举行,中国石油巴中销售分公司、巴中秦鼎实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提供了共计600余个岗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顾问、投资管理等等。王娟就是在这次招聘会上成功应聘了中国石油巴中销售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今年27岁的王娟,三年前大学毕业后相继换了几家单位一直没找到心仪的工作。“我在宁波已经工作了3年多,这几年巴中发展很快,还是想回巴中发展。”王娟说,能在家门口找一份专业对口、待遇不错的工作,她很满意。
王娟算了一笔账:在宁波每月收入3500元,除去日常开支,每月所剩不多;在家乡工作,离家近花费少,能余下不少钱,还能照顾父母。
今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涂俊林穿着一身西装,随身带着的文件袋里装着6份简历。“多带了几份简历,是希望多给自己一些机会。”涂俊林说,自己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找工作会对比薪资,但更看重工作的挑战性。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为契机,共举办了30多场招聘会,为众多像王娟、涂俊林一样的求职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返乡创业有活力 村民增收有动力
在通江县兴隆乡渔池村,道路正在修建,项目在紧锣密鼓进行着,兴隆乡回乡创业示范园发展宏图正在绘制。
阳光暖暖地洒在茶苗上,59岁的郭汝奎一大早就来到茶园,清理沟渠。“穷了一辈子,没想到如今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郭汝奎妻子早逝,他独自一人拉扯4个孩子长大,日子过得穷苦。
“薛宇回乡种茶,我就在他的基地里打杂工,每天能挣100元。”郭汝奎口中的薛宇也是渔池村人,曾在多地做房地产的他,看中家乡的好山好水毅然返乡创业。2016年回乡后牵头成立了铺子岭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种养和森林康养。
目前,薛宇已投入4000多万元,流转土地800多亩种茶,流转140多亩塘库搞水产养殖,森林康养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打造也正在推进中。
“薛宇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都跟着干得很起劲。”村主任薛正万告诉记者,薛宇带动了包括全部贫困户在内的3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薛宇带领渔池村的乡亲看到了脱贫的希望,鹰歌葡萄庄园董事长熊纯华也带领着民胜镇鹦鸽嘴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熊纯华2011年返乡创业带领150户合作社社员种植葡萄2100余亩;建成集餐饮、住宿、休闲、会务、娱乐于一体的乡村酒店,带动50多个贫困村民就业脱贫;建成了年产1000吨的葡萄酒生产线,让3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扶贫车间建村头 挣钱顾家两不误
“人家把公司开到咱家门口,不仅能就近务工挣钱,还能照顾家。扶贫车间真是扶到老百姓心坎上啦。”在平昌县白衣镇长岭村,提起美玲服装厂,村民都竖起大拇指。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扶贫车间内简洁易懂的标语十分醒目。9月30日,服装车间里10多名工人正坐在工作台前忙着制衣,从原料生产到成品出炉,各道工序有条不紊。
“以前农闲没事干,心里干着急。在乡、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被安置到扶贫车间打工,现在每月可挣保底工资1500元。等操作技术熟练了,每月可以挣到两三千元钱。这多好啊,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40岁的李庆东说。
李庆东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到美玲服装厂上班后,他就打算不再外出打工了。“这里的工作环境不错,时间灵活,难度不大,只要肯努力,报酬就高。”
服装厂负责人孙强告诉记者,服装加工需要大量人力,将车间建到村里,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也能让留守劳动力灵活就业。目前已帮助3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岭村扶贫车间的经营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易学易会、对年龄要求不严,特别适合村民就业。
如今,平昌县通过全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切实做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道路。
  居家灵活好就业 残疾人成养殖“达人”
9月26日,在巴州区梁永镇升平村,残疾人杨毅正在猪圈里给猪喂食,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批小猪春节前就可以出栏,能收入1.8万元。”
3岁时杨毅患上小儿麻痹症双下肢重度残疾,从此失去直立行走的能力。刚满12岁,他就开始拜师学艺,先是补鞋后又学起了电器维修,因为勤奋刻苦,还成了梁永镇家喻户晓的维修能手。
2010年,杨毅通过居家灵活就业的方式,发展起了周期短、见效快的鸡鸭养殖。在梁永镇党委政府及残联的支持帮助下,建起了300平方米的养殖场,他自学养殖技术,很快掌握了配料、防疫等科学方法,养殖业搞得红红火火,规模也从最初的100只逐步发展到年出栏上万只。后因家中急需用钱,卖了所有鸡鸭。
去年10月,杨毅又发展起母猪养殖。他先花5600元钱购回2头母猪,经过精心饲养,今年3月和4月先后产下第一胎猪崽共10头,首批出栏8头收入4800元。半年后又顺利产下了第二胎猪崽30头。猪崽多了杨毅更忙碌了,但他干劲十足。“母猪每两年可产三胎猪崽,按照这样发展,明年可实现纯收入2万元。”
为了更好地学习养殖技术,杨毅买了电脑安了宽带,加入了“全国养殖交流群”“四川养猪人技术交流群”等多个养殖专业群,每天晚上在qq群与大家交流养殖技术及遇到的问题,还经常将饲养情况拍成视频传到群里和大家交流。同时,市就业局举办的各种养殖种植培训他从来不缺席。

创新引领时代 智慧点亮生活 新城科普嘉年华活动举行
汤口多举措保护古树名木
扬州逾5000亩草莓开种 最早10月底就有草莓熟了
做到安保力量下沉做好相关应急预案 营造安康祥和节日氛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济青高速北线行驶路况又有变化了 记下这些少走弯路
就业稳稳的 幸福满满的
致全市共产党员的一封信
九江市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培训暨竞讲活动
点赞!我市一企业荣膺“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
定海实施“支部建在项目上” 全力攻坚项目建设
本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我市获第三届全民阅读工作先进表彰
三垟湿地新园景
啬园路隧道主体结构施工预计年底完成 明年8月具备通车使用条件
《用心灵赢得心灵》——记濂溪区第一小学教师鄢娜
云南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省新建88个水质自动站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开展安全生产集中培训
市豆腐营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骨干教师赴西柏坡参观学习
京剧杨派表演人才培养结业仪式 暨汇报演出在吉林艺术学院举行
金文调研我市文化市场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