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贫困村去!在脱贫攻坚中牢牢扛起第一书记的使命担当!”2016年3月,围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孟良崮战役,临沂临港区启动第三批第一书记工作,54名市、区机关优秀干部被派驻到全区27个建档立卡的省定贫困村和农村社区建设村。两年来,54名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服务群众,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真情和汗水奏响了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关系着脱贫攻坚的具体成效。54名第一书记坚持把建强村党支部作为驻村任职的重要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尊重、发挥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着力增强任职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发展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坪上镇三和居社区东南沟河村第一书记鲁守焕在驻村任职期间注重加强村级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把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逐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两年来共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村级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壮岗镇鲁家乔旺村第一书记王海波积极组织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全体党员党性意识,凝聚发展合力。团林镇崖上村第一书记郭继海积极协助推进社区及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出优秀的社区和村干部队伍,切实把干部选好、把班子配强,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第一书记的到来让村党支部面貌焕然一新,大家伙儿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基层干部和群众为第一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拔穷根、播富种,打赢脱贫攻坚。两年来,54名第一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精准扶贫开良方,脱贫攻坚打硬仗,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真正拔掉“穷根”,开掘富源,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扶贫路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这是众多第一书记的共识。区水利局派驻朱芦镇张家彩村第一书记汤鑫在了解到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差、灌溉用水困难制约村子经济发展后,决定由水入手,积极帮助村里协调、申请资金,建电灌站、加固塘坝、引水到田到户,解决全村农业用水短缺难题。在此基础上,第一书记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建起了15个扶贫蔬菜大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万元,带动73户、135人脱贫,有效帮助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汤鑫的工作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菜篮子”书记,并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全市“最美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区财政局选派到壮岗镇大河西村第一书记杨发全到村任职后协调资金350余万元,建起产业扶贫车间、设立电商服务网点,帮助村民就业脱贫,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4万元,全村104户、183人全部实现脱贫,该村扶贫车间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示范就业扶贫车间”,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第一书记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上项目、育产业,在临沂临港区像汤鑫、杨发全这样想方设法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的第一书记比比皆是。汗水湿透衣背、泥水染黄裤脚、来去风尘仆仆……扶贫一线留下了第一书记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两年来,全区区派第一书记为任职村累计争取帮扶资金3739.3万元,建大樱桃、蓝莓、黄桃、黄金梨、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项目198个,建扶贫就业车间37处,建电子商务网点9个,建富民科教讲堂和孝善养老基金、扶贫理事协会150个,实现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127.5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729户、2708人实现脱贫,仅剩贫困户16户、32人,第一书记用拼搏与奉献书写出精准扶贫的闪亮成绩单,用担当和实干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认可。
如今,第三批第一书记任期已经结束,第四批88名市、区选派第一书记已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临沂临港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在临港乡村全面振兴实践中再创新佳绩。
临沂日报记者 徐梦 通讯员 王海燕 刘志鹏
点击进入《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专题,查看更多详细报道
缙云:打好精准组合拳 走好就业脱贫路
东丰县多措并举构建大统战格局着力开创新时期统战工作新局面
秭归加快构筑三峡现代物流中心
信守承诺陪伴临终老人,自己的儿子却因高烧留下后遗症成了弱智儿 鲁素珍:把残疾人当家人
图说怀化|环保时装秀倡导绿色理念
临沂临港区:服务群众 第一书记奏响脱贫攻坚强音
看常州6个辖市区的重点健康惠民措施
护航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86岁郑带发寻潮阳家乡亲人
被交警逮住后他说是导航的错
摒弃“大包大揽” 尊重群众意愿 上岗头“七嘴八舌”画新村
蚌山区总工会开展迎端午“健康生活、快乐工作”职工文体活动
检修农机助春耕
市城管局组织新入职同志到郁南环境园参观学习
东莞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增长 数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桂阳:县领导调度部署低温雨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城市党报安阳论“道”
博兴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召开
长兴交通“三精心”保障全县春运圆满收官
音乐教师沉迷赌博 诈骗学生家长5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