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桥这两个字伴随你的一生,大家一定要写好。注意握笔姿势,要写得端庄、有力、有艺术感。”铿锵有力的讲课声响彻在千年古村——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
屋后七峰袁岭秀,门前一水介溪清。钤阳书院坐落于村中一池塘边。书院前,阡陌纵横;书院内,翰墨飘香。
循声走进村中被誉为“文化中心”的钤阳书院,只见30余名儿童端坐在书桌前,在老师带领下,认真学习书法。介桥村妇联主席曾志媛告诉记者,这是村里推行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孩子传承优秀的书法、版画和剪纸文化。
介桥村是一代权臣严嵩的家乡,居住着3000余名严姓村民,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江西省级生态村,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力度,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修缮介桥村。严氏宗祠、毓庆堂、世大夫第、御史第等历史人文景观遍布村中,无不透露着千百年的文脉。
今年64岁的严兴河出生在介桥村,是中国版画协会会员、江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书法、版画、剪纸,常年在宜春市工作生活,刚退休时,在宜春为版画做公益宣教。2016年,已从宜春市电影公司退休两年的严兴河回到村中开办私塾教学,每逢周日定时为本村孩子义务传授书法、剪纸、版画技艺。
回乡开办书院,是他主动提出来的。村里与他一拍即合,马上投资修缮了这间书院。书院旧址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公祠,公祠后被用作学堂。“趁着自己还不是很老,我想回到家乡教孩子们书画,培养他们的兴趣。”严兴河告诉记者,每周日宜春、介桥往返60公里,他一直乐此不疲。两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至今已为160余名孩子上了176堂课,总共352小时。
一开始,为了赶在9点准时给孩子们开课,严兴河都要6点多钟起床,然后匆忙赶去坐班车。平日里还好,遇到雨雪天气,辗转坐车很不方便。今年7月,严兴河特意考取驾照并买了一部新能源汽车。为安全起见,严兴河开车很慢,30公里路程,常常50分钟才能开到介桥。为了有一个午休的去处,他又花钱把自家久未居住的房子简单装修。
“村里管饭吗?”记者忍不住追问起来。“我是义务为孩子上课,不能给村里增加任何负担,中午就去侄子家吃饭。”严兴河娓娓道来,5岁时,他跟着村里的“文化人”严兴智免费学习书法、版画,而“启蒙老师”严兴智最早是跟着村里的另一位“文化人”严曰文学习的。“严兴智老师如今已经91岁高龄了,退休后一直在县文化馆免费教版画。”作为村里学习书画的“第三代”,严兴河希望把毕生所学教给后代,将村里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每周日,孩子们都早早等候,等待着“严爷爷”来上课。“在这里上课不仅学会了写字,还能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书院一开课,11岁的严钰如就踊跃报名。严兴河最初教她临摹的字帖,她一直保存着。这两年,全村村民家里的春联都是书院学生书写的。说话间,村民严柏林带着儿子赶来报名学书画。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小孩都在学,这是很好的机会,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钤阳书院虽说是为孩子们免费上课,但来书院学习的学生小到六七岁,大到60多岁,前后有200多人。邓诗勍是一名90后,怀孕在老家养胎时得知村里有老师教书画,便每节课都跟着学。她说,生完孩子后还会按时上课,这个兴趣爱好要坚持下去。
在严兴河的影响下,介桥村成立了志愿服务协会,严兴河被推举为会长,50多名村民积极报名加入,为村庄义务宣讲、清理垃圾等。几位村民为书院捐赠了版画机、钢琴、书本、画纸等教学用品。村民钟霞的3个孩子都在书院学书画,看到书院事务繁多,她便做起了免费助教,受感染也爱上了写字。
看着孩子们的书法习作,严兴河难掩欣喜。“或气势恢宏,或娟秀飘逸的书法作品通过孩子们的手一点点呈现出来,那种成就感简直妙不可言。”严兴河称,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安徽省首个物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落户蚌埠
新安县推行“环境攻坚+”模式打出攻坚组合拳
港南区部署区委第五轮巡察工作
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京津冀人大立法工作协同座谈会在京召开 李伟参加
分宜镇介桥村退休乡贤千年古村办书院
广元市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
秋天的色彩
现场“求职体检”助力精准就业
刘华带队检查旅游企业和文化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
南明区水口寺社区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
市财政局新春走基层送温暖
佛冈组织收听市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誓师大会
在广西打疫苗出现异常或将获补偿!广东:投保6元最高补100万
市财政局:我市启动2018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技能培训
“舌尖上”的校园
娄底经开区退耕还林还湿探索水域环境治理新模式
“来了就办、一次搞掂” 广州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市政协召开“加强食用农产品销售监管”对口协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