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2046平方公里范围内,“景城一体、景镇一体、景村一体”,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融脱贫攻坚“四大硬仗”与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共帮扶贫困群众948户,使2168人增收受益,覆盖率达到16%。
抓基础,强化旅游扶贫工作保障
整合资源,形成旅游发展合力。林州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景区9家,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1家,3a景区7家。已形成以红旗渠红色教育游、大峡谷绿色生态游,林虑山蓝天滑翔游为主的三色旅游品牌。获得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国字号”品牌28个。为形成旅游发展合力,林州市由红旗渠集团牵头,投资1.8亿元,对林州市核心景区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政府对景区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提升了我市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旅游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组建队伍,强化旅游扶贫力量。林州市将原有的风管委、旅游局、旅游指挥部等机构合并成为旅发委。组建了总资产24亿元的旅游投融资平台红旗渠集团,在石板岩、黄华、合涧等5个旅游重点镇成立了分公司。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总警力达到60人。成为全市旅游的有生力量,为旅游扶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编制规划,做好旅游扶贫顶层设计。结合景区资源和贫困村、贫困户的分布特点,投入1000余万元,聘请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等知名规划设计机构,瞄准世界一流景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了包括《林州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林虑山风景名胜区详规》在内的多项旅游规划,共涵盖了16个乡镇420个村,其中旅游带动135个村。力争通过全面整合、深度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把“风景”转化为产业,把生态转化为效益,帮助旅游景区周边和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脱贫致富。 完善基础设施。先后投资16亿元,完成了旅游黄金通道、观光大道、林石路、任石路、渠畔路、渠东路、太行天路黑化、北太行天路等旅游通道建设,总里程达到300公里。投资8600万元,完成7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改造提升和饮水工程。投资580万元,建设了林州智慧旅游系统。市财政每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推进旅游精准扶贫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加大项目建设。以住建部批准的石板岩特色小镇建设为目标,投资6.8亿元,建设推进了露水河综合整治、苍溪花街、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仙霞谷开发、太极山景区提升、乡村旅游示范园等项目;以黄华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为目标,投资2.15亿元,建设推进了游客中心、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中华古板栗园等项目;以红旗渠申遗为目标,筹资13亿元,谋划实施了红旗渠综合提升、漳河人家综合体、红旗渠冰雕馆、红旗渠vr展示体验馆、实训基地等项目;以淇淅河湿地公园建设为目标,投资4.6亿元,建设推进了万泉湖提升等项目。初步实现了建设一个项目,形成一个景区,带火一片贫困乡村的成效。 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幸福庙荒文旅村、柏尖沟度假区、薰衣草庄园、茶马古道、牡丹园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围绕这些示范点,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开发了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庙荒—天平山—洪谷山,柏尖沟—茶马古道—临淇牡丹园—采桑鲁班小镇,陵阳镇小米公社—薰衣草庄园—水河生态园—磨盘小镇—东岗武家水等多条旅游扶贫线路,有效带动沿线发展。
加大旅游扶贫推介。先后赴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武汉等地进行了宣传推介,把“乡村旅游扶贫”内容专题列入推介手册,着力打造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在《林州旅游在线》专门开设了“乡村旅游专栏”。打造了采桑大岭沟杏花节、黄华镇采摘节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品牌。有效扩大了林州乡村旅游品牌,助推了旅游扶贫事业快速发展。 抓引导,激发旅游扶贫内生动力 林州市出台了旅游扶贫实施意见,从贫困户创业和旅游经营主体带贫等方面进行激励。 激励贫困户创业,对在景区内开设经营项目的贫困户给予租金减免。对贫困户经营的乡村旅游项目申报成2星、3星、4星经营单位的,根据食宿型、餐饮型、体验型等类别分别给予2000-100000元奖励。贫困人口取得林州市讲解员、导游员证的,每人给予1000元、3000元奖励。 鼓励旅游经营主体带贫。对旅游经营主体通过安排就业、资产租赁、订单收购、引客入村等方式带贫的,按照标准分别给予6000——30000元奖励。 开展旅游扶贫培训。由旅发委牵头,人社局和各乡镇配合,深入各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专题培训,重点培训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长、乡村旅游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截止目前共培训了300余人次,有效拓展了贫困地区旅游发展视野和思路,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致富能力。
抓帮扶,做实旅游扶贫工作成效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在条件较为成熟的黄华镇投资5亿元,依托“山渠路,园村户”资源,以桑园、庙荒、止方、魏家庄4村为核心,打造了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带动全镇26个村165户贫困户走上了创业就业的脱贫致富道路。 “联合社+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石板岩镇成立乡村旅游联合社,鼓励各村成立合作社,将所属农户的土地、房屋等资产折合入股,合作开发高端民宿、生态休闲等旅游产品,引导贫困户创业就业。全镇155户贫困户,276人,人均受益2000元以上。 “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省投资集团开发的太行大峡谷乡村旅游项目,把周边4个行政村243个农户的土地、房屋等资源进行整合后统一管理,集中经营,每年支付农户各类费用400万元以上。该项目共覆盖贫困户19户,户均收益5115元,其中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桃花洞村共有10户贫困户,户均收入达到1.92万元,当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 “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乡村旅游扶贫基地12个,帮带贫困户339户。其中临淇镇万泉湖景区扶贫基地流转周边4个村1200亩土地,涉及9户贫困户,每户年收益1500元以上;有2人与景区签订务工协议,每人年增收1.2万元。景区还采取免房租、给资金的方式,扶持贫困户秦建瑞在景区内实现创业经营,年收入2万元以上。 “农家乐一帮一带贫”模式。市政府鼓励贫困户自主开办农家乐,优先给予贷款和奖励,各镇也根据本镇特色,积极落实资金、用地等优惠政策。一些贫困户通过创办农家乐脱贫后,转而成为扶贫生力军,形成了先富带后富的良性发展局面。全市农家乐经营户517家,其中有122家经营户与155户贫困户结对,安排保洁、服务等就业岗位,实行“一帮一”带贫,每户保底增收1000元。 实践证明,贫困地区往往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实施旅游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宽,且持续性好、返贫率低,是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林州市旅发委将会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市三个国家级品牌为目标,主动作为,全面发力,为林州2020年全面脱贫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调研蓬溪工作
聚焦健康医疗大数据 打造大健康产业“济南范本” 数据存储中心将于8月底开工建设
泽州劳动仲裁案调解率高
川新网:金口河区贫困劳动力顺利入职浙江浦江
灵山县生态养殖引领行业新风
林州市以全域旅游助推脱贫攻坚
高薪新同事哭穷借钱 借到就消失了 原来是个惯犯!
董晓宇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柳江两姐妹遇害案”进展:检察机关以故意杀人罪对被告人提起公诉
贵阳大数据教育实训基地培训184名大数据人才
2018年市委1号文件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市工商局加大投融资机构监管力度
我区召开精准扶贫及东西部扶贫协作2018年工作部署座谈会
严惩涉黑涉恶犯罪 南充首例涉黑案主犯获刑20年
耀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关于绍兴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警互联网支付及罚缴平台二期项目(重招)的公开招标公告
四个“全国第一”打造全国首个木材交易电子商务先进标准体系试点
我市出入境申请实现“最多跑一次”
古镇人民医院引入“共享轮椅”
高清图:盲童孩子快乐过“六一”
我市“三强”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1至4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