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是地方志的一种,是以某一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为记述范围的志书,其全面盘点乡村地理、历史、经济、人物等方面状况,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前不久,历时两年多,倾尽了200余人心血,分为27个章节,收录23万余字、440幅图片的《安康村志》在江海街道办事处安康居民委员会诞生了。
村志记录历史
10月8日,带着感动、震撼和疑问,记者驱车来到安康村,了解村志创作背后的故事,见到了村志的主编吴秀峰,副主编、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李凤山和摄影、绘画作者刘振玉。
据他们讲述,赵氏沟是条河,安康村民依河而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河而名,这个村落便叫赵氏沟村。1876年(清光绪二年),设安东县以来,赵氏沟村隶属安东县挂网沟牌。村子刚成型时,只有十几户闯关东的山东人在此落户,随后不少人因为这里自然环境好,年收入比种庄稼多而迁徙于此。1923年,赵氏沟村改为苇塘村。一些虾米店和网房相继开业,使这里海货交易日趋繁荣,随之成了安东县最早的鱼货交易市场。“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政府在这里建立了海边警察分遣队,对当地渔民和百姓进行了残酷的法西斯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号召下,1954年,几名村民带头成立了鸭江社和安康社,第二年两社合并,成为当时安东县最早成立的渔业高级合作社之一,取名“安康”。
因为原始的捕捞工具和船只无法到深海捕捞作业,大队长李正顺有了改造和更新网具的想法,并创造出安东地区第一个大型网具——安康网。随着捕捞船只的增多和吨位的增加,安康成了名副其实的专业渔业大队。上个世纪80年代,安康在经历了不断摸索、波折后迎来了“春天”,水产品加工厂、冷冻加工厂等十几家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安康的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上个世纪90年代,安康人又把浅海滩涂养殖作为发展方向,为安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今,海洋捕捞、海产品深加工、内外贸易成为安康的支柱产业,家家户户都铆足了劲儿奔小康。
李凤山告诉记者,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安康几代人不服输、勇于创新的精神。《安康村志》正是为了还原历史风貌,将老一辈人的光荣业绩载入史册,留给每位安康子孙一份珍贵的史料,让新一代安康人秉承老一辈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忘初心,将安康打造成幸福渔村。
村志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
2014年冬,由居委会主任李丰林牵头,成立了村志编纂委员会和顾问小组,吴秀峰担任主编。他白天搜集资料,晚上点灯写稿,一米多高的手写稿,让69岁的他老花镜的度数急速增加。
“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康人,退休后我选择落叶归根,以解乡愁。这次编写村志,给了我感恩乡亲的机会。这本村志是众人合力的杰作,很多人都出了力。”吴秀峰说,他特别感谢东港市史志办的许敬文,将收藏的20余本丹东地区历史资料借给他参考,这对查找各个时期安康的人和事起到了关键作用,让他在编写中有了原则和方向。李丰林和李凤山对村志编撰也十分重视,多次过问进展情况,帮助联系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已经离开安康的解晓霞,则在工作之余为村志校对,在她的润色下,村志更加严谨和完善了。“虽然离家多年,但我对家乡有一种温暖的情感,校对此书是我对家乡的报答和感恩。希望从安康走出的所有人,都能从这部村志中找到精神归宿。”解晓霞在村志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东港市第一部村志——《下岗村志》主编刘振玉也热情帮忙,担任村志摄影,多次到街巷、码头、港口、工厂等地取景。在拍摄安康全景图用作村志封面时,他曾3次爬到工厂3楼,因为风大担心失足,就用绳子将身子绑住,这才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为了让村志尽快成册,王建飞放弃了其他工作,整天忙于打字、编辑、排版等,历时近7个月。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洪平则带头捐款,共有6人主动为村志的印刷出版捐出了款项。
一些八九十岁的老安康人,虽然年岁已高,记忆减退,但都尽其所能地将安康发展中的每个重大事件还原出来。吴秀峰告诉记者,第二十七章《传闻轶事》中的郭四子是赵氏沟走出的抗日志士,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由于日本鬼子和伪警察的恶意宣传,很多人把郭四子当成了土匪、胡子,一个铁骨铮铮的抗日志士,就这样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儿时的我就听过郭四子的故事,当在《东沟县志》中看到他的名字时甚是欣慰。村志介绍了郭四子的事迹,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为了求证郭四子的真名,84岁的史进贵骑着自行车去郭四子后代所居住的村子求证。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安康先后有十几名青年参军,他们是安康人的骄傲。村志第二十一章《人物传略·安康功臣榜》中对他们做了记录。史进贵的叔叔史有胜便是其一,为了证实这一切,史进贵赶到大孤山镇的弟弟家,取得了叔叔的立功证书。
89岁的丛德奎曾任村民兵连长和治保主任,他的回忆,丰富了《渔业生产和捕捞》和《边境管理和中朝便民互动》两章节的内容。吴秀峰感叹说,这本村志可谓“抢救历史、恢复记忆。”有些老人年岁大,记忆力减退,可能头一天还记得的事,第二天就忘了;有的曾经咨询过的老人,没等到村志出版就去世了。村民们一再提到的李正顺,是李凤山的父亲,1978年去世,享年58岁。他对安康发展作出的贡献,时至今日人们仍念念不忘。十几岁时,李正顺就随父亲和兄长出海捕鱼,练就了一身海上功夫。他和村民刘长山曾经消灭了两个特务,缴获了长枪、子弹、手榴弹和机枪梭子,此事迹在《东沟县大事记》等书中有记载。1954年,李正顺和几个年轻人分别成立了两个合作社。“使船最怕出危险,平安健康是最重要的,我们合作社的名字就叫安康吧。”两社合并后,在大队长李正顺的建议下,安康村的村名正式诞生了,一直沿用到现在。
对安康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凝聚着200多人心血的《安康村志》终于打印成册,它是安康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无论是走出家乡远离故土的游子,还是坚守在这片热土上的父老乡亲以及想认识和了解安康的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世事沧桑以及安康百年的变迁历史,还可以从安康的发展轨迹中看到祖国向前跨越的矫健步伐和时代进步的铿锵足音。
记者 范爽
《网络中国节》:重阳节让孝老爱亲融入日常
阴雨和冷空气是今明天气主角
南雄网警开展网吧大检查
市书法家协会被授予2018年“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扬中出入境管理大队油坊分理点揭牌
一部村志是这样诞生的
[导购]天房北宁公元实体楼样板间已开放
台州市法制办发布第三季度重大具体行政行为备案通报
下月起我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双鸭山主动对接转观念探新路
市工商局公示190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东丰县黄河镇签订节前承诺书 念好春节“紧箍咒”
嘉实集团全力做好所辖危房冰冻雨雪灾害应对工作
淮北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全市镇、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
石家庄市基层中医药服务经验全省推广
南通举办工业软件产用对接会 为智能制造注入“软实力”
多重利好催动湘家荡旅游产业蓄势待发
湖南国际旅游节设7大活动
基地内劳作
日本书法家、篆刻家师村妙石先生观摩嘉图古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