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及省、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先后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安排部署。主动对标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仁化县召开了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组织县党政班子领导和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等开展乡村振兴23个课题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仁化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五个振兴”和“环丹”建设等六大配套方案以及六大保障机制,全力推动乡村“五个振兴”和“三个提升”,一轮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急行军已吹响号角。
如今,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成为了全县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与自觉行动。行走在仁化的乡村,特色种植园随处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泥泞的乡间小路正在变成宽阔的水泥路,村头村尾正在新建休闲广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仁化红色热土上悄然铺开。
高位推动 凝聚乡村振兴整体合力
“仁化县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粤北生态特别区规划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就必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高质量稳定脱贫水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仁化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动仁化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在上个月仁化县召开的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
“让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仁化县实施乡村战略的主要目标。按照省、市“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结合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五个振兴”和“三个提升”成为了仁化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工作,其中打造坚强基层党组织和过硬党员队伍,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就如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仁化县委有关领导认为,要坚持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形成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乡村组织振兴制度机制。具体来说:一是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大力实施“十佳”农村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二是实施南粤党员先锋工程。深化“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开展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办法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三亮”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推动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通过“一线双联”活动,统揽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和民忧档案两个品牌,组织县镇两级干部直接联系挂钩村级组织和群众,帮助挂点村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高标准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200万元,重点对建筑面积低于200平方米的危旧狭小的村级办公场所进行新建、改扩建。以推进董塘镇安岗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的契机,探索推进红色党建引领八项工程,使阵地更有“党味”。
提振信心 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过去一年,仁化县围绕县委“一三九”战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精准扶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贫困人口974户、3368人实现脱贫,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指标860户,全面完成33个省定贫困村318个自然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三清三拆”工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640个……“去年取得的成果,说明仁化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只要我们的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体上下齐心协力,就能够把仁化的农村发展得更好,让仁化的农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县委书记林国华说。
好成果离不开好队伍,要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更离不开强大的人才队伍。按照新制定的《仁化县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仁化县将以内培外引为手段,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干部进党校、县级以上党校送学下乡村制度,每个镇(街道)依托本镇先进村打造一定数量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开设乡村振兴讲习所,培育一批乡村组织振兴的“土专家”。
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对省属以上重点大学统招农、林、水、教等专业学士以上学位毕业生参加仁化县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可免笔试,以考察方式直接引进,全力引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亟需的专业人才。鼓励支持引进在水稻种植、果蔬栽培等方面的科技、农技人才到基层工作、开展项目、创办企业,引导和鼓励农村在外的务工、经商人才回乡发展创业。
要建立乡贤对接机制和仁化籍杰出人才库,成立乡贤理事会,打好“乡情牌”,积极引导乡贤以参与乡村治理、投资兴业等方式服务家乡、建设家乡。
内外兼修 勾勒美丽乡村新画卷
傍晚时分,走进丹霞山片区的瑶塘新村,发现昔日落后小山村建成了徽派特色民居村,村民家家户户做起了民宿经济,游客三五成群的或在客栈内喝茶、聊天、看书,或在村中休闲漫步,瑶塘新村显然成了丹霞山游客的憩息地。村民张建平自豪地说:“瑶塘新村建设模式得到了省长马兴瑞的肯定。”据了解,去年12月,省长马兴瑞到瑶塘新村调研时,看到该村通过参加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试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时,高兴地说:“瑶塘新村的实践有力地证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可以实现的,韶关市和仁化县要结合丹霞山旅游开发,系统连片推进丹霞山片区的新农村建设。”
对标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及为推广瑶塘新村的开发模式与发展经验,仁化县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启动实施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工程。以“一个中心、两大环线、三个主体功能区、四大门户”为建设思路,在环丹霞山地区推广瑶塘村的开发模式与发展经验,开展环丹霞山23个村(居)247个自然村道路连片、设施连片、产业连片、文化内涵连片“四个连片”建设,全面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区。其中,今年重点打造7个示范村,力争到2020年,环丹霞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初具规模,到2022年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区基本建成。
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底完成33个省定贫困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重点打造5个县级标杆村(周田平甫、董塘河富、丹霞康溪、城口上寨、董塘董联),11个镇(街)各打造一个重点示范村。今年完成81个分散贫困村规划,明年全面启动建设,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三年集中攻坚,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坚决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重点抓好锦江河流域、浈江河仁化段综合治理以及畜禽养殖整治等专项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扎实推进碳汇造林、景观林带、森林围城和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力争森林覆盖率每年稳中有升,全力守护好仁化的绿水青山。
崇德向善 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始建于南宋年间的扶溪镇古夏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于7月14日举行了“禾斋文化节”,充分展示这个古老村庄鲜为人知的禾斋祈福、香火龙等丰富民俗文化,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市民游客2500多人参与体验,让这个正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建设的村庄充满“能量”。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能在铸魂上精准发力,就能真正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仁化县文广新局有关领导说,仁化县振兴乡村文化要结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弘扬红色基因文化、塑造优秀的家风文化,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县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力争在乡风文明上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完善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加快推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城口红色特色小镇等建设,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规划精品旅游线路,利用三年时间将仁化打造成为全省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红色主旋律的红色革命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弘扬优秀乡村文化。因地制宜建设乡村综合文化中心、文化小广场、小公园。开展农村道德和文化讲堂以及送戏下乡、乡村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优秀乡村文化。
传承民俗、民间文化。加强对石塘月姐歌、夏富装故事、长江玉扣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好“禾斋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和弘扬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良好家风、家训带动村风民风建设。
产业振兴 打响“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
一条蜿蜒而上的水泥路,开启数十农户的致富路;
一片果熟飘香的奈李园,撑起一个村庄的小康梦;
一个快速发展的电商平台,打响“粤字号”的品牌。
……
这是周田镇平甫村的真实写照,也是仁化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在近期举办的平甫奈李节上,村民黄国成告诉记者:“打响平甫奈李品牌,让销量提升。今年我的15亩地,保底可以收两三万斤果,按照20元/公斤的收购价,年入20万元不成问题!”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仁化县委决策层深谙这道理,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结合仁化县实际,提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全面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一批集聚、集约、集成的农业平台。2018-2020年,每年力争新增县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以上,家庭农场7家以上,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型、带头型新型农业主体。
创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粤字号”品牌创建,做强做大长坝沙田柚、丹霞贡柑、仁化白毛茶、扶溪大米、丹霞铁皮石斛、丹霞山楂、石塘堆花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力争每个镇都要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每个行政村都要打造一个以上特色农产品。
发展休闲、智慧农业。结合大丹霞旅游经济圈建设和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一批新的生态旅游景点、休闲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等旅游观光点,推进生产、销售、服务等领域智慧化。
激发农村权能活力。全面高标准如期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积极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现在,在仁化乡村听到最多的话题是“发展”,看到最多的是“实干”的场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结出丰美的果实。
蓼河湿地公园各类花卉迎来盛花期
南通博物馆达56家 平均每5万市民就拥有1座博物馆
观山湖区:呼吸专家与500余名师生话解结核病的前世今生
2018惠民书市26日拉开大幕
聚焦“六清” 狠抓落实 为清廉金华建设烙上兰溪印记
仁化县全力推动乡村“五个振兴”和“三个提升”
校园周边不能乱出摊,岱庙执法中队错时执法
揭秘常州90后网红作家 美女依旧怕“扑街”
化州市委部署第七轮巡察工作
提升空气质量 改善人居环境 永春推广无烟净化烧烤车
峨边: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赴峨边开展督查
乐山市中区林业局召开2018年林业工作会
市招商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
累计完成投资50.7亿元!交通大会战交出半年度亮眼成绩单
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 春节连值6天班
构建生态宜居城市 打造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美宝鸡”
共谋农经管理新思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嘉兴市召开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
徐州市食药监局坚持“四个结合”统筹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向纵深拓展
我市184家食品小作坊“持证上岗”
漳浦赤湖皮革园:微水环保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