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利润超3000万元,这家地市报是怎么做到的

    人杰地灵的嘉兴是江南至美柔软的一方水土。
    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南湖,系泊湖边的红船,向世人展示着那个年代青年革命者的理想、奋斗和红色情怀。
    “努力办好红船旁的党报”是新闻界的前辈穆青同志对嘉报人的谆谆教导,一代代人薪火相传。
    2012年5月开始,蔡伟达从总编辑转任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这位老报人坚定“努力办好红船旁的党报”的这一理想,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矢志带领全体嘉报人共同奏响激昂嘹亮的变革乐章,砥砺奋进,用心写就嘉报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是一门选择的艺术。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时代浪潮中,蔡伟达坚信,党报应该在自己的节点位置,做自己该做的事,而不该在随波逐流中淡忘责任和使命。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蔡伟达的带领下,嘉报集团有着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纸媒生存,贵在坚守
    媒体融合不是越快越好,而须走稳走好
    积极参与优质内容的生产与传播竞争,是今天主流媒体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蔡伟达认为,现在纸媒的读者在流失、广告在流失、影响力在流失,但我国传统纸媒还有着特殊的舆论宣传引导功能,在任何语境下,这个功能都不能被削弱。因此,纸媒的生命还会延续下去,纸媒生存,贵在坚守。要坚定纸媒不死的信心,保持和发展党报的专业优势。
    传统媒体有专业优势,大家熟门熟路的是纸媒的运营方式和赢利模式,所以不能放弃自己的传统优势而全力去做并不熟悉的新媒体。把会做的、能赚钱的事情轻易放掉,却花很多精力去做以前不会做、也不赚钱的事情,那吃饭都要成问题了。
    在一片唱衰纸媒声中,嘉报集团对坚持十多年的联办县市报模式进行完善提升,积极探索与县市合作双赢的联办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纸媒这块蛋糕,为集团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抓住发展的契机,坚定信心,百折不挠,不管纸媒的生存环境如何恶化,纸媒的品质不能弱化。”蔡伟达说。
    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当前,对于地市党报而言,财力、物力以及媒体融合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研发能力恰恰都是弱项。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蔡伟达认为,不是走得越快越好,而是必须走稳走好。既要紧跟技术发展步伐,积极谋划深度融合的布局和实践,更要从实际出发,稳妥慎重地投入,力争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媒体特点的融合发展之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近年来,嘉报集团始终牢记党媒的初心、发展的使命,坚持自己的优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着力构建以党报、党端、党网为主要骨架,以微博微信集群、手机报为补充的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
    坚持“内容为王”
    打造有全国知名度、影响力的报业品牌
    参与优质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藉此形成特色、塑造品牌。
    在坚守传统、坚守“内容为王”的同时,蔡伟达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致力于在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报业集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他带领集团上下打造报业品牌,着力实施了以视觉、评论、经济报道、党报热线、江南周末和人才工程为内容的“5+1”品牌工程,推动集团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报业中创下多项第一,打造了有全国知名度、有影响力的报业品牌。
    多年来,嘉报集团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地市党报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打造具有个性特色、完整体系的党报品牌,形成了以视觉表达、新闻评论、经济报道、党报热线、江南周末和人才工程为架构的“5+1”品牌体系,并且不断进行品牌维护与管理,赋予品牌新的适应发展的内容,确保品牌不断丰富,影响力持续放大。
    视觉表达品牌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纸媒拓展多媒,精心打造浙江新闻名专栏“视觉1+”,以摄影专题报道的“厚度”和“深度”在读者中保持恒久“温度”,2015年、2016年、2017年精心打造的全媒体影像报告《抗战原色》《匠心》和《双城记——聚焦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奖,实现三连冠。
    新闻评论品牌从规模型走向质量型,在党报每天推出“嘉兴时评”的基础上,在党代会、两会等重大会议期间推出重磅述评文章,彰显党报评论的立论高度和思想深度。
    经济报道品牌紧扣中心工作,力求实用又好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报道中挖掘亮点,提振信心,在体验式新闻、故事化表达上出新出彩,叫响“禾商”品牌。
    党报热线品牌注重从舆论监督向服务民生转变,选择百姓关心、有重要意义的典型事件和新鲜话题,用开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视角进行深入、生动、立体的报道。江南周末品牌注重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反映嘉兴人文精神,相继推出了“名人之后”、“嘉兴人在海外”、“嘉兴院士”、“嘉禾匠人”等文化专栏,与市图书馆、新华书店联合推出的全民阅读活动“好书有约”被评为嘉兴市十大文化品牌。
    ……
    以融合为要,打造“移动优先”传播新体系
    形成多端齐发媒体新格局
    在融合传播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下,嘉报集团一手坚持守住主阵地,另一手将新媒体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以“两微一端”为载体的媒体深度融合工作,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和人才优势,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和规范运行规则,打造“移动优先”传播新体系,形成报网屏多端齐发的媒体新格局。
    从2015年开始,以南湖晚报为探索“试验田”,率先打破原先采编部门结构,启动拥有全新理念和任务的全媒体中心。嘉兴在线打通采编、经营、全媒体等的整体传播链,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探索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移动优先”传播新体系下的全媒体融合传播,如今已经成为重大主题报道的常态。嘉兴日报微信公众号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推出的“学十九大报告,最打动我的一句话”互动征集活动,用最及时、最便捷的方式,广泛聚集干部群众学习、热议十九大报告,用接地气、聚人气、显朝气的路径和方法,打响了党的诞生地新媒体关于十九大报告精神宣传的第一战,互动征集活动吸引5000多粉丝发表10000多条留言,嘉兴市网信办还把这个活动作为样本,向各地推介。2017年,嘉兴在线在10月31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南湖红船结束后的当天晚上,精心制作推出了h5作品《习总书记重访嘉兴——南湖儿女不忘您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导!》,迅速在两微一端形成传播热点,受到各界的高度好评,点击量突破20万。
    新媒体活动《新时代红船精神我们这样践行》《这五年,我最想为一件事点赞》等都均受到上级的点赞和同行的好评。新媒体实践中,努力以内容赢口碑,用内容扩大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推动媒体融合,是为了抢占互联网舆论阵地,打通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做好“黏合剂”,形成“同心圆”。2018年,嘉报集团依托“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活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重组,全面开展组织架构重组、采编流程再造、考核机制完善等重点工作,促进报、网、端、微的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集团专门就媒体深度融合而召开的各个层次的座谈会、研讨会等“头脑风暴”有十多次,目前组织架构已基本确定,嘉兴日报、嘉兴在线深度融合,整合成立嘉兴日报全媒体编辑委员会,下设“四部”、“四社”、“四中心”,即全媒体综合新闻部、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全媒体新闻评论部、全媒体人文副刊部;南湖分社、秀洲分社、海盐分社、桐乡分社;全媒体视觉中心、全媒体编辑发布中心、全媒体策划经营中心、全媒体技术开发运维中心。职能定位、流程设置、考核激励等基础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产业经营紧紧抓住主业不放松
    “互联网+”“文化+”风生水起
    在产业经营方面,在蔡伟达的带领下,嘉报集团紧紧抓住传统主业不放松,坚持传统模式的不断创新,巩固和提升广告、发行、印刷这“老三样”原有的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以品牌力量榜、南湖晚报读者节、“风云人物”评选等大型活动为载体,精准发力、寻求突围,稳住了集团每年的营收盈利能力,仅2017年净利就保持在3000万元以上,为报业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主力从传统报业集团向多元发展的文化集团转型。
    嘉报集团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多元拓展,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互动。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嘉报文化产业园历时三年,2016年正式投入运作,去年5月集团全资子公司嘉兴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房东+股东”的方式,与浙江神洲酷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嘉兴神洲酷豹电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入驻产业园,预计前三年年净利润达1000万元以上。“璟禾”艺术馆和嘉兴市龙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文化与设计公司入驻产业园,则使嘉报文化产业园成为嘉兴创意文化产业集成孵化的新天地。
    嘉报集团以“互联网+”为引领,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整合报业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户外广告等衍生行业。以300多块遍布嘉兴主城区的电子阅报栏为载体,进行户外广告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2015年以来,阅报栏户外广告达到780万元,版外经济创收领域得到了有效开拓。
通过参股嘉兴银河影业投资有限公司,除嘉兴市本级外,已经开出湖州、平湖、桐乡洲泉、濮院等多厅影院,得益于快速成长的电影市场,嘉报集团投资影业收益显著。
    依托资金、区位、场地优势,借势借力,寻求合作办学新模式,嘉报集团成立教育培训学校,不断探索与专业学校合作开发艺术培训项目的渠道,做大教育培训产业,打响少儿培训品牌。
    今年上半年,集团下属的嘉兴嘉报艺术培训中心强强联手中国歌剧舞剧院等成立中国歌剧舞剧院嘉兴少年艺术团、展示中心、艺术培训中心嘉兴基地,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采风基地和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委员会嘉兴考区也陆续揭牌。还与嘉兴市文联携手打造“嘉兴市民文艺空间”,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媒体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并助推文创产业发展。
    集团旗下的吴越电子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充分挖掘党的诞生地的独特政治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始终坚持文化精品创作,近年来先后精心打造了百余件品质精良、影响深远的作品。2011、2012、2013年三件出版物《红船》《嘉兴母亲河——大运河》和《红船驶进中国梦》连获浙江省出版奖,此“三连冠”业绩被浙江省内新闻出版界称奇为“小公司,大作为”。其中《红船》《红船驶进中国梦》双双荣获中华出版奖提名奖,《红船驶进中国梦》还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
    嘉报集团大力推动文化与产业的融合互动、双核驱动,努力拓展报业多元化经营道路,大力发展报业经济——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扩大报业发展空间;开设嘉兴嘉报传媒商贸有限公司,在传统报业广告发展遇到瓶颈之际,另辟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嘉报集团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正成为深具影响力的城市党报,先后荣膺中国地市党报品牌影响十强、传媒中国融合创新十大品牌影响力地市党报、全国十佳特色网站品牌奖等荣誉。
    以建设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抓手
    构筑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蔡伟达认为,现代报业的竞争,无论是舆论宣传阵地的竞争还是市场经营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报业如何面对挑战、稳步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核心问题。
    曾经一段时间嘉报集团一些优秀的人才纷纷前往大都市杭州、上海谋求更好的平台和更大的发展,不过如今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嘉报流失的人才少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慕名而来的报业人才多了起来,集团变为人才集聚地。近年来,嘉报集团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业务和队伍两手抓,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
    嘉报集团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以“引进、挖掘、流动、稳定、培训”为基础,以“搭建事业平台、创新激励机制、强化教育培训、营造和谐氛围”为抓手,在集团内形成了“引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的良好氛围,打造了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闻“铁军”。
    集团从全局出发,从全国着眼,充分挖掘嘉兴独特的地方元素,全媒体联动、多元化传播,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力度、体现媒体融合特点的重大主题报道。在这些主题宣传报道中,集团都以团队化“作战”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采编人员的业务水平。在新兴媒体发展势如破竹的大背景下,嘉报集团在变革中求生求变,在创新中构建新生态,积极探寻媒体深度融合的“路线图”,推动采编人员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实践,催生出一批具有全媒体思维、能够熟练掌握全媒体技能的全能型记者、编辑。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集团开展“5+1”品牌工程以来,先后以年薪制的形式高薪聘请了三位视觉总监,他们先进的图片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让两报的图片质量和内部管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让集团的视觉品牌走在了全国媒体前列。
    同时,集团同样以年薪制的形式积极引进了诸如评论记者、财务部主任等急缺人才,在提高新闻评论质量和经营管理队伍素质上实现新突破。集团新闻采编人才、报业经营人才两手抓,高层次人才、应用型人才两手抓,全面优化人才的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和分布结构,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
    2016年以来就引进采编、经营、技术等各类人才30余人,人才队伍数量、素质持续提升,为集团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集团紧紧围绕建设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集团在用人、分配、考核等运行机制上坚持改革,实施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同福利,淡化编制、留住人才,为报业加快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集团在坚持开展月度好稿评比的同时,修订完善各级各类新闻奖项奖励办法,设立“总编嘉奖”,对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
    近五年在浙江新闻奖评选中共获得一等奖22个,“党报热线”、“嘉兴时评”、“财富二人转”、“视觉1+”荣获浙江省新闻名专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个富有激情与追求的新闻人,蔡伟达坚持活跃在新闻策划、新闻组织的第一线,近年来策划、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报道、重大宣传和重大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佳作,取得了良好的报道效果和社会效应。在他的带领下,嘉报集团已三度荣获中国新闻奖,连续三年荣获省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奖等。五年间共获得市级以上新闻奖项1000余个。
    从业三十余年,蔡伟达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等各类新闻奖项近百次。201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第二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本文原刊于《城市党报研究》2018年7月刊“封面人物”专栏,原标题为《蔡伟达:“努力办好红船旁的党报”,新时代用心熔铸中国红》。
    作者为中报协党报分会会刊《城市党报研究》副主编

崧厦镇联胜村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纷呈
烟台火车站停车场每半小时1元 每24小时最高不超30元
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主题知识普及活动
高新区建设局把好公租房申报关
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年利润超3000万元,这家地市报是怎么做到的
蚌埠市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获自治区批复
胡强强出席乐山市2018年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
市直文物系统组织收看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
截至5月底 全市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64件
首届老干部旅游健身嘉年华在花果山举行
廖继聪到龙窝镇督导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情况
习惯逆势上涨!苏宁手机蜜蜂节增速79.8%继续领跑
将有近万人赶赴泰宁!9月21日将举办水陆马拉松,全国首站!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陈伟副厅长带队对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2017年度工作进行考核
龙文区朝阳镇一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
2018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进入面试资格审查范围人员名单公告
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巡查组进驻上海
【美丽中国长江行】融入长江经济带 南通如何打好“生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