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扬州,窦某因为“传奇”的经历获得了一个称号———“碰瓷式职业维权人”。从2008年到2010年的两年时间里,他先后换了近20个工作,干得时间最长的几个月,短的只有20多天。其中,窦某将15个“东家”告上了法庭,“罪名”都是违反劳动法用工规定,其中13次胜诉,光经济赔偿部分就拿到了6万元。(据6月9日《工人日报》)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普遍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近年来,陆续颁行的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加大了对劳动者的司法保护力度,近乎一边倒的法律偏向,使得原本弱势的劳动力一方力量转盛,部分劳动者开始“主动出击”,寻找用人单位弱点、缺陷,有针对性地应聘,入职之后采取各种办法收集或者制造单位违法违规的事实和证据,在离职时趁机获得一笔“合法”补偿,部分人甚至选择专业从事此类“碰瓷”行为,且形成一种“职业”,这也可谓是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动权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职场碰瓷”之所以出现,表面看是利益驱使所致。一些人为了牟取个人利益弄虚作假、铤而走险,在司法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强化的背景下,“碰瓷者”胜诉率近乎“百分之百”,助长了该行为的扩大和效仿,再加上法院在发现劳动者恶意诉讼时,惩处手段非常有限,客观上也让不少劳动者觉得即使官司打输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万一打赢了还能有利可图。因此,也造成了“碰瓷者”的有恃无恐。
除碰瓷者存在主观故意外,用人单位自身存在的漏洞,给劳动“碰瓷”行为提供了滋生和成长的土壤。很多劳动者之所以“职场碰瓷”,是对企业不诚信行为的一种反弹。《劳动法》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企业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会受到损害;如果企业有违法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些劳动者会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并不令人意外。换言之,有些“职场碰瓷”其实是以恶惩恶。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应对“职场碰瓷”,一方面,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管理,规范用工,严格把关,堵塞漏洞;另一方面,对劳动者要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同时,有关部门要强化诚信考察体系建设,使诉讼参与人的不诚信诉讼行为影响到其正常经营或日常生活,增加其失信成本,如此,才能有效铲除“职场碰瓷”滋生的土壤。(厉 敏)
电影里这个小哥哥就这样在水里不见了,太可怕了,我们还是去泳池吧
亳州:旅游为群众带来更多幸福体验
玉田县将进行飞机喷药防治美国白蛾作业
瑶海爱心公益跑下月初开跑
“鹰眼”揪出违法车
应对“职场碰瓷”,规范用工是关键
临沂一醉酒男子9次报假警 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
副市长吴跃岩参加“5.15”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大棚果园里的婚礼
临沂居民医保参保人数898万 累计筹集资金53.59亿
肿瘤学术论坛在鞍召开
市林科所:共享林业科普 同创绿水青山 ----纪念2018年“世界森林日”科普活动
八旬老太摆摊卖布鞋 热心小伙抖音发视频帮“走量”
炫彩童年,欢乐儿童节
凤岗镇雁田村举办幼儿“亲子派对”
中共莆田市农业局党组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新标准让私家电动自行车成焦点
张成中指出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做大做强
我市与新沪商联合会代表团座谈交流 不断凝聚新沪商力量 打造西安发展新引擎 王永康郑永刚出席并讲话
现在正是招工季 职场“小白”要当心诈骗“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