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对老人在技术层面的帮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子女、家属和陪护人员。
据报道,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出现了一些主打“养老”概念的机器人。
这些养老机器人,主要定位是养老服务,包括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安防保护、洗澡清洁、健康体检等多项功能,是适合在老年人家中和养老院使用的服务型机器人。
考虑到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这些养老机器人能极大地契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而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技术进步的速度常常让人吃惊。我看过一个视频,展示的是一家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轮椅。它可以从床边一直把主人带到湖边钓鱼,中间要上下几次楼梯。这项技术就是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延伸,从逻辑上说,未来总有实现的可能。
然而,这个层面的“机器人”更多是机器。人类的野心要大得多,希望机器人能够解决养老的最核心问题,那就是陪伴和缓解老年人的孤独。这个方向的应用,聊天功能是第一步。
这次机器人大会展出了一款可以陪老年人聊天的机器人,但它还没说几句话就应答出来,回了一句:“主人,请说中国话。”
这表明,在这个核心问题上,机器人还有很大的技术突破空间。机器人可以储存不亚于任何个人的语言库,也可以根据提问者做出合理的回应,它甚至能够更进一步,根据使用者的兴趣偏好,发展出一种类似“感情”的东西。如果一个机器人能够掌握主人的语言习惯,就能分析它的思维,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最理解他的那个“人”。
这是我们能想得到的最高级的机器人,它几乎能提供一种“类人”的交流,表面上看,它似乎拥有了人性。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机器在和人之间,仍然存在一条鸿沟。这条鸿沟不是认知意义上的,而是人的“存在”意义上的。
到目前为止,人性仍然是我们最难理解的系统。最高级的机器人可以部分模仿人性留下的轨迹,这也注定它永远是面向过去的。它能做出远超出人类能力的总结,也能对未来进行某种“预测”,但这样的预测,永远不能取代人对未来的直觉。
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有很多靠自己的语言都无法表达的感受。这种感觉,就算是靠模仿起家的机器人,也无法表达。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机器人当然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技术性的帮助,但要真正成为“伙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无法真正消除老年带来的孤独,但是机器人对人在技术层面的帮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子女、家属和陪护人员。对子女来说,他们完全可以专注于父母的精神需求,定期回家看望父母。至于那些事务性工作,就交给机器人代劳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也能成为家庭成员。(张丰 媒体人)
年后劳务洽谈会吸引百余人参与
许进娥参加我市首届女子画展开幕式
武陵区芙蓉路小学:志愿服务点亮城市文明
改良版春饼登上福航 鱼丸、肉燕等也将引入客舱
市妇联:举办12338热线接听活动
就算有了养老机器人,子女也得常回家看看
翠园社区党总支举办平安建设文艺会演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
现场签约14个项目 投资额过百亿元 宜昌市赴深圳文博会招商成果丰硕
“健康淮北”政务微博连续四期入围淮北政务“双微”排行榜
前海一季度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018中国足球民间男子八人制足球赛(宿迁赛区)决赛15日开战
东海:全县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宜阳警方抓获异地犯罪嫌疑人受害人亲属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省国土厅副厅长许建平率队赴濂溪区调研指导工作
柳河县国税局品牌服务助力“只跑一次”
[残联]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传达贯彻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调研卫生计生工作
菱角湖公园有了“菱角”
把好基层河长关 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市领导检查磨盘山水库等河长制与湖长制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