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鸟家族”再添一名新成员!昨日,在北方寺大桥附近,市鸟类和野生动物摄影分会鸟友发现了一种名叫红颈瓣蹼鹬的鸟儿。据悉,这是它首次在扬州被鸟友记录到。资深鸟友介绍,红颈瓣蹼鹬是过境鸟,这次发现的过境数量有上百只。在扬州这样的内陆地区,这种鸟不太常见。
现身湿地,较为罕见
资深鸟友朱杰介绍,昨天上午,他在北方寺大桥附近的湿地,记录到了红颈瓣蹼鹬,“这种鸟以前在扬州没有记录,这是第一次记录到。”截至目前,扬州“鸟家族”成员已有了268个。
扬州多湿地,鹬鸟是重要的湿地鸟类,近些年来,扬州不少新记录鸟类都是鹬鸟,如大杓鹬、大滨鹬、青脚滨鹬、尖尾滨鹬等。
朱杰说,这次在北方寺大桥附近湿地观看到了多种鹬鸟,除了新记录的红颈瓣蹼鹬外,还有鹤鹬、青脚鹬、青脚滨鹬、红颈滨鹬、尖尾滨鹬、长趾滨鹬、泽鹬等,“鹬鸟有结群的习性。”
红颈瓣蹼鹬在扬州现身,从概率上而言,还是比较罕见的。朱杰说,这种鸟在扬州为过境鸟,它们最终的目的地是沿海地区,因此在沿海比较常见,但在扬州这样的内陆区域还是不太常见的。
朱杰认为,红颈瓣蹼鹬在扬州出现,说明这里有适宜它暂时栖息的环境,这也是能记录到它的关键。
是一种善游泳的鹬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则寓言的发生地就是水边。由此,也可以看出,鹬鸟的栖息生活离不开水。
不过,大多数鹬鸟都是涉禽。而且,在众多鸟类中,鹬鸟是涉禽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类。所谓的涉禽,指的是那些适应在水边生活的鸟类,它们休息时常一只脚站立,大部分是从水底、污泥中或地面获得食物。
当然,也有少数鹬鸟既是涉禽又是游禽(喜欢在水中游泳,在水中取食),红颈瓣蹼鹬就是其中一种。
朱杰介绍,红颈瓣蹼鹬善于游泳。原来,它们的身体构造能使自己漂浮在水面上,捕食时常在水面旋转打圈,以激起浮游生物和昆虫。
上世纪60-80年代,扬州进行过一次鸟类普查,当时记录鸟类为138种;上世纪90年代,这一记录增加到148种。
从本世纪开始,随着观鸟爱好者越来越多,民间团体记录的扬州“鸟家族”成员也越来越多。记者统计发现,自2003年以来,各种民间观鸟团体在扬州记录到了许多种鸟类,其中120种是新记录的。
记者 向家富
“我的妈妈是警察”!衡阳市女子看守所“六一”特辑看过来
加快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2020年前添148所幼儿园
淮安向上争取的江苏国信燃机创新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通过评审
市工商局打造“商事登记自助区”
临颍:招引大项目 做强大产业
红颈瓣蹼鹬现身北方寺大桥 是扬州“鸟家族”第268名成员
一锤定音 多项标志性开放举措划定时间表
临武县舜峰镇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农耕文化旅游节开幕
小小志愿者践行雷锋精神
“阅读推广人”禾城领读
成都市加快构建五级城市绿化体系
让大数据“看得见、看得懂” 苏州电子政务项目亮相“数字中国”峰会
天津环境保护突出问题边督边改第三百一十六批公开信息
教育均衡我当先 献身农村谱新篇——记光荣的开封七中党员支教教师王光华
2018年嘉兴市中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培养试点招生录取办法公布啦!
“安比”没来,但仍有小雨和大风
“怪物”猛砸大巴 司机忍着剧痛救下14名游客
龙文区郭坑镇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大投入大手笔大建设推动乡村高质量振兴封开:争当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广州高中招生录取将有4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