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校园宣传、提示非法“校园贷”、“现金贷”风险。
走进社区。
走进医院。
走进小学。
集中宣传。
本版文/图 李剑南
为持续推动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引导广大金融消费者弘扬金融正能量,提高社会公众防范风险和正确使用金融服务的意识,9月以来,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全辖网点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暨“提升金融素养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活动。
活动期间,该行各营业网点线上、线下宣传活动遍地开花。线上通过微信、微博、官方网站、手机银行等网络传播,线下则组织工作人员进校园、进社区、进医院、下乡村开展集中宣讲、普及金融知识,收到了良好效果。
线上宣传 多渠道多形式传播 足不出户也能学金融防骗技巧
为提升金融知识普及的效果,在活动期间,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各营业网点通过微信、微博、官方网站、手机银行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宣传形式多种多样、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吸引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注意。
该行在中国银行全球门户网站首页滚动播放“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暨“提升金融素养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海报,并以专版形式登载了相关金融知识,全球中行客户均可登录网银看到宣教信息。
在中行贵州省分行的微信公众号上,该行以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推送宣传了相关金融知识,主题包括:《提升金融素养,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知识,追求美好生活-防范非法集资》、《理性消费,远离非法“校园贷”》、《金融知识小课堂-真实信用记录,享受美好人生》、《金融知识小课堂-存款保险知多少》、《金融知识小课堂-识别非法金融广告,选择正规金融服务》等,让公众随时随地都能直观学习金融知识、风险防范技巧,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线下活动 集中宣讲火热开展 将金融知识带进社区、乡村、医院
在宣传月活动期间,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各网点除了在网点厅堂lcd屏滚动播放“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暨“提升金融素养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海报及《新时代贵州金融好网民倡议书》外,还积极走进校园、社区、街道、乡村、医院等,集中宣传、普及金融知识,扩大活动影响力。
进乡村 教农民工识别真钞假币
活动期间,该行工作人员走进玉舍支都煤矿,对当地农民工及煤矿工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如何识别假币”、“发现假币如何处理”、“珍惜征信”等金融知识,让他们出门在外少受欺骗,能更好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当地民众一致好评。
进医院 向医护人员宣传征信知识
中行遵义市大连路支行走进遵义医学院口腔医院、贵阳市中山东路支行走进贵州省血液中心及贵州中医一附院、六盘水市水钢支行联合荷城花园支行走进水钢医院,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在活动中,该行工作人员向医院的医生、护士以及病人发放了宣传折页,向他们讲解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如何远离非法集资、怎样保护个人征信等金融知识,活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进社区 讲解金融风险和防范技能
活动期间,该行各分支行分别走进当地营业场所附近的街头、学校门口、公交站台等人流密集的社区开展线下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发放宣传折页,支招金融消费者如何识别非法金融广告、非法集资、电信诈骗、校园贷等,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技能。同时,倡导广大金融消费者争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四有金融好网民”。
热点关注 拒绝非法“校园贷”、“现金贷” 中行走进校园开展专场宣传活动
近年来,针对在校学生的网络借贷诈骗手段花样翻新,学生参与非法“校园贷”、“现金贷”等案件日益增多,且危害巨大、影响恶劣。今年宣传活动月期间,该行利用学生开学之际,大力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的专题宣教活动,将防范非法校园贷款系列知识传递到每位同学,提高大学、中学生的校园毒贷款的防范意识,为小学生建立初步的金融知识基础。
活动期间,中国银行贵阳市宝山南路支行走进贵州省水利电力学校;兴义分行走进黔西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市第五中学、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分行走进新蒲职业技术学院;遵义红花岗支行、万里路支行、延安路支行走进红花岗区经济职业技术学校;铜仁分行走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学院;六盘水市六枝支行走进六枝特区实验中学;六盘水市广场支行、水矿支行走进六盘水市钟山区实验小学;安顺分行走进安顺工业机械学校等开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该行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现场讲解、接受咨询、发放资料等方式,向青少年学生们普及了如何防范非法“校园贷、现金贷”、防范电信诈骗、打击洗钱犯罪、按时还款保持良好征信记录、有效识别非法金融广告等金融知识,引导学生选择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拒绝不良校园网络借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防范诈骗能力,增强其对有害网络借贷业务的甄别和抵制能力。
知识普及 如何理性认识“校园贷”
首先,防范非法“校园贷”的关键第一步,在于对发放贷款主体的识别。“校园贷”是指以在读大学生作为借款主体发放的贷款。从贷款主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p2p网贷平台;第二,民间放贷机构,也就是所谓的高利贷;第三,银行机构。非法“校园贷”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类上,而银行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其本身与非法“校园贷”存在本质差别;
其次,应理性认识“校园贷”。大学生在适度范围内使用贷款满足生活、学习上的消费需求无可厚非。但是,许多非法“校园贷”正是利用部分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情况,诱导其申请非法“校园贷”,导致学生陷入高利陷阱甚至暴力催收中;
最后,非法“校园贷”危害大。主要包括:陷阱多,手续费和利息高;容易纵容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滋生恶习;不良平台采取极端手段向学生讨债,容易滋生其他犯罪;学生一旦陷入不良“校园贷”,对其后续成长不利。
温馨提示 如何防范非法“校园贷”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合理、理性、适度消费,主动学习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增强甄别能力。特别提醒同学们尽量不办理“网上贷款”与“小额贷款”,如有贷款需求,请事先向辅导员、学校保卫处、学生处、学院等学校相关部门咨询,通过正规的渠道,以防被骗;
2、提高警惕,了解最新国家政策。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非法“校园贷”被全面叫停。如同学们有正常的贷款需求,请咨询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3、遭遇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在许多非法“校园贷”的案例中,学生因担心被贷款人报复,或是出于羞愧心理,未及时告知学校、家人,或向公安机关举报,导致惨剧发生。中行工作人员提醒,一旦遭遇违法犯罪行为的,应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切忌不能害怕退让,或抱着私了的态度解决。
无证司机深夜上高速 被查非要加交警微信发红包
美!海口昌旺溪野生植物水菜花绽放成“花河”
永城市召开市北乡镇“厕所革命”观摩学习座谈会
路灯杆被车撞倒 抢修人员消除安全隐患
西青区通报6起不作为不担当典型案例
中国银行金融知识进万家 贴心宣传惠民生
莲都举行万人志愿服务活动
休谟以人性科学阐释一门宽宏政治经济学
金东大队依托消防宣传车开展夏季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你是一朵康乃馨
芦山县:扭住关键 突出重点 抓住难点 探索全面深化依法治县新路径
追溯千年变迁 感受家乡人文
住自己的酒店,花国家的钱,特朗普度假大开销引不满
江阳区石寨镇:两新联千村,党建助振兴
7月16日至22日停电公告
哈市25家危化品企业今年启动搬迁改造其中22户就地改造3户关闭退出
中秋假期山东百家景区纳客近300万人次
王文杰在中心城区老庭院、老街道改造和增加停车位工作现场会上要求 扎实推进改造工作 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和林县食药局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宣传活动
鹤壁本月底开展第二季度创建文明城市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