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号召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四向”——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忘初“心”——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深入改革开放前沿,深入基层生产一线,记录伟大时代,讲好泰州故事,采写出更多更好情牵百姓、心系人民的新闻作品,4月16日起,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新闻战线开展“记录新时代 永葆向心力——让新闻散发泥土气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本报记者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到挂钩联系点及企业、学校等改革发展最前沿和生产生活第一线,用笔触和镜头,聚焦百姓生活的悄然变化,挖掘典型鲜活的人物故事,记录时代的伟大变迁,展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性、创造性,展示时代发展的新气象、新成就,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艰苦奋斗再创业,改革开放再出发。即日起,本报推出“记录新时代 永葆向心力——让新闻散发泥土气息”大型新闻行动专题报道。
祁巷村小南湖一角。张庆龙摄
人间最美四月天,一辆辆绿色旅游大巴如约开进了祁巷。
虽然,河道疏浚、道路整修、村部翻新等一系列建设工程让祁巷宛如一个大工地,但游客们的热情丝毫不减。赏花、游湖、跑马、射箭……这座位于黄桥老区的小村落一如既往地热闹。
放在十年前,这样的景象是难以想象的。
村民们非常清楚,带来这些变化的是他们全票选出来的当家人丁雪其。“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富民之星”、“农民致富之星”等陈列在村部的一张张证书、一个个奖牌,有力印证了村民们当初选择的正确。
村民执拗,企业主当上“领头雁”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祁巷还是一个负债上百万元的穷村。本世纪初,村庄合并,基层矛盾多、干群关系紧张成了制约该村发展的又一桎梏。
薄弱村发展,最需要强有力的“领头雁”。1996年,祁巷村委会换届选举,丁雪其被村民在“另选他人”一栏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在村民眼中,乐善好施的丁雪其是个好的当家人。他经营着一家年产值过千万的猪鬃加工厂,20年前年收入就达到200万元。平时,村里修个桥、铺个路,他总是非常慷慨。
企业正值蒸蒸日上,丁雪其本无意担任村干部。“雪其不领这个头,村子翻不了身!”村民们不依不饶。
拗不过一村子老老小小,丁雪其答应“出山”。从村委会主任到村支部支书,再到村党委书记,一干就是20多年。
村里变化日新月异,丁雪其的猪鬃厂却因疏于管理停滞不前。值不值得?丁雪其不愿多想。他心头想的是,乡亲们信任,出力做事总是应该的。
与经营企业相比,管理一座村要难许多。
每年正月初六一上班,祁巷村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体村干部思想交流会,“有没有不想当村干部的?”“不想当不强求,想当就要当好!”平时和气的丁雪其,说这话时态度强硬。
虽然腿脚残疾,但是,每次处理基层矛盾纠纷,丁雪其都会亲临现场,“老百姓信任我,我出现在现场,他们心里的疙瘩就化解了一半。解决方案提出后,村民们更乐于接受。”丁雪其的工作秘诀或在于此。
村干部带头,产业凸显“雁阵效应”
春风十里,麦香阵阵。时至4月底,祁巷村党委副书记丁乐种植的36亩麦田长势喜人,已完成灌浆的麦穗个个颗粒饱满。“这36亩田里有元麦、有荞麦还有大麦,5月中下旬就可以开镰收割了。”丁乐说。
除了麦田,丁乐还在不远处种植了32亩香荷芋。从2012年开始,他就流转土地60多亩搞“副业”。在祁巷村,不仅是丁乐,所有村干部手上都经营着1至2项“副业”,或是高效农业,或是农家乐等等。
干部带头搞产业,要追溯到2009年。在理顺基层矛盾后,丁雪其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村级发展不能等更不能靠,必须自己找出路,走产业兴村之路。”多年经营企业的经历,让丁雪其养成了务实做事的态度。那一年,丁雪其决定立足村里的土地优势,尝试发展高效农业。
为了让老百姓吃“定心丸”,丁雪其不仅率先带头流转100亩土地种起了葡萄,而且还自掏腰包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其他村干部带头流转土地,每位村干部流转一亩可以得到免租金或者1000元的奖励。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2012年,村民在村干部带领下,纷纷加入发展高效农业之列,全村流转土地达到3000亩。
然而,种的葡萄、洋葱等作物怎么卖出去,成了摆在村干部面前的新问题。为了拓展思路,丁雪其带领100多名干部群众先后到姜堰河横、常熟蒋巷、浙江滕头参观考察,那些地方“高效农业+农家乐”的发展路子让他们大开眼界。
回来后,“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游”成了祁巷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垒起农家灶,挂起红灯笼、摆上八仙桌,开发出“祁巷八大碗”、“素食八样”等本地特色餐饮;建立11家合作社,形成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香荷芋基地、千亩水产养殖基地,以农业观光+农产品采摘+农家餐饮的模式,当年村民人均净增收1万多元。
能人返乡,做活发展“一盘棋”
当下,在祁巷游玩,除了欣赏到月季、海棠、牡丹,还能欣赏到一种美丽的水果花——车厘子花。返乡能人戴梦江去年试种的车厘子已进入盛花期,小小的花朵簇拥在枝头,很是好看。
在村民眼中,在香港读研、到欧亚游学的戴梦江可是数得上的乡贤能人。去年,有感于家乡的变化,在丁雪其的倡导下,戴梦江回到祁巷承包155亩土地,开展生态有机种植。
“对于乡村发展而言,人才、资金是最为短缺的两大关键因素。”对于这一点,丁雪其非常清楚。然而,地理位置偏僻、基础配套薄弱的农村要想积聚更多优质社会资源谈何容易。
丁雪其把目光放到了乡贤能人身上。祁巷村虽小,却人才济济,著名的地质学家丁文江、喜剧大师丁西林均出生于此。
2010年,丁雪其找到在外能人刘开光,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江苏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体进行村庄旅游开发。“由一个公司整体开发,集中管理,既避免了短视行为,也避免了很多矛盾。村干部也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民生。”丁雪其说。
在金辰公司整体规划和运营下,占地3000多亩的国家3a级小南湖风景区在祁巷应运而生,除了特色种植、特色餐饮外,还开发建设了休闲茶庄、全国大型垂钓竞赛基地、竹筏游船娱乐中心、跑马场、卡丁车、真人cs基地等多种乡村游项目。在祁巷村,游客可以享受吃、住、玩一条龙服务,每年该村都要接待中外游客25万人左右,最多的时候达到4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
从2012年开始,祁巷村每年春节都要召开乡贤座谈会,看变化、话发展。今年80多位乡贤能人自发成立了祁巷乡贤理事会,不断推动祁巷产业接二连三,做活发展“一盘棋”。
而今,发展的红利惠及每一位祁巷人。76岁的余兰珍,因摊得一锅好烧饼,5年前就被村里农家乐聘为专职摊饼厨师,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儿子媳妇在黄桥镇上班,我在家门口上班,现在根本不用伸手向他们要生活费,还能补贴他们一些。”余兰珍开心地说。
政策支持,小乡村再谋大发展
一直以来,丁雪其总喜欢在村部大门口放几块展板,或展现村庄风貌,或展现领导走访活动,即使这段时间村部大楼在修缮,这一习惯依然没变。
然而,如果足够细心,你会发现,自打去年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后,大门口的展板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换成了“祁巷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简介”、“民宿一条街效果图”等一系列有关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内容。
“有了政府支持,祁巷村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底气更足了。”丁雪其指着门口的展板说,以前村里根本谈不上规划,都是看钱做事,今天有钱了就修条路,明天有钱了就种些树。
这些年,虽然村庄有了不小的发展,但人才、资金、土地等制约因素,时常让丁雪其觉得力不从心,放不开手脚。
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带来的第一个好处是,南京设计院为村庄整体规划设计,并且省、市、县配套8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村庄路道提档升级、污水管网铺设、杂粮基地基础设施、乡邻中心和电商中心建设、文化一条街的打造等等,既全面夯实村庄基础设施,又提升村庄内涵。
第二个好处是,各类优质资源倾斜。今年3月份参加泰州在上海召开的旅游推介会,祁巷受到了上海、北京等多个客商的关注。今年5月,由国家扶贫开发公司投资1000多万,规划建设的“燕溪堂民宿”正式开工。前不久市国土局出台《关于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提供用地支持和创新服务,更让丁雪其兴奋不已。
“可以说,祁巷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我们要做的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现在丁雪其经常这样给干部群众鼓劲。
有了好的带头人,有了好的政策支持,对于未来,村民们也有了更多期许。给村里产业组织用工服务的村民丁新生,这几天正盘算着将家里两间房拿出来经营民宿。三年前,他投资20多万元将家里的三层小楼装修一新,大理石地面、空调、抽水马桶一应俱全,一点不输城里。
在村庄规划建设的整体推进中,村民丁季良居住的百年老宅,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座建于民国时期的老宅,粗看不起眼,但坚实的糯米墙、油光泽亮的地砖、考究的穿梁椽无不显示着厚重的文化价值。据悉,这座老宅将来会被村里收购,用作村史馆,长久保留,以彰显祁巷的特色建筑文化。
当好乡村振兴带头人
一个村庄是治还是乱,是弱还是强,有没有一个能干的带头人,有没有一个团结有力的“两委”班子至关重要。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王长中:丁书记好!每次来祁巷,都有惊叹之感,这次更不例外。
丁雪其:多谢媒体的关心。正是媒体和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长期关心,才有了今天的祁巷。
王长中:大伙儿的关心很重要,祁巷人的努力更宝贵。
丁雪其:祁巷村从一个负债上百万元的穷村,变成集体收入200多万元的先进村,确实不容易。
王长中:翻身过程中,你觉得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丁雪其:是人,尤其是村干部的战斗力。农民最实在,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什么事都瞄着村干部。鼓励村民去做的事,村干部一定要先去做。
王长中:怎么做?
丁雪其:当初动员大家搞高效农业的时候,我带头流转100亩土地种起了葡萄,并个人掏腰包奖励村干部发展高效农业。我向大家承诺,赚了算你们的,赔了算我的!
王长中:哈,有魄力!后来结果如何?
丁雪其:现在,我们村所有村干部手上都经营着1至2项“副业”,或是高效农业,或是农家乐等等。
王长中:有丁书记这样的领头雁,是祁巷人的福啊。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强有力的村干部。泰州市委组织部已全面启动“雁阵培育计划”,推进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头雁”、村书记后备“强雁”、村年轻干部苗子“雏雁”系统培训。
丁雪其:我也参加了培训。我觉得,我们村干部特别要加强学习,学习中央文件精神,理解吃透党的政策。我们现在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设内容是什么,政策上有哪些变化,未来农村朝什么方向走,这些都要学习研究,才能确保不走歪路。
王长中:有什么心得?
丁雪其:过去我是搞企业的,整天脑子里想着钱,搞什么产业能赚钱,怎样才能迅速带领农民致富。现在,要为村里的长远发展考虑,要学会长远规划,现在就要考虑5年以后、10年以后的事。如果安于现状,村庄马上就会落后。
王长中:我们进村时第一感觉是,眼下祁巷到处都在建设,河道疏浚、道路整修、村部翻新,一派热火朝天。
丁雪其:入选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设点村,是祁巷发展的新机遇、新起点。我们正在按规划,加快进度,确保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工作高效率、高质量推进。
王长中:虽然村庄在整修,村广场上却还停了几辆旅游大巴。都是外地游客?
丁雪其:是的,祁巷的旅游业这些年已经起来了,已成为祁巷的一个特色产业。过去,祁巷看不到人,现在到处是人,这就是活力。乡村有了活力,人气旺了,振兴就有希望了。
王长中:有了产业,乡村就有了底气。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先就要有特色产业。
丁雪其:没有特色产业,就是个形象工程,撑不住的。建好的村庄,河道管护、绿化亮化,都需要钱,都要靠产业发展。再有,农村有句话,穷淘气、富烧香。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子富了,村民富了,各种矛盾也就少了,村子也就和谐了。
王长中:丁书记的考虑很长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祁巷的路子走对了。
丁雪其:我们也是在探索。我们这一代人,过去干事只要有魄力就行,现在不行,专业的事还要由专业的人来做。
王长中:丁书记说的应当是人才问题吧?
丁雪其:是的,农村工作不好做。农村里的人,大多没啥文化,没有思想。你要是说搞创新,他常常想不通,只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过去,我自己曾拿出钱来,带着一二百人去溱潼、常熟以及浙江学习,目的就是让大家开开眼界、换换思想观念。现在,建设新农村,更需要有思想、有感情、会开拓、肯奉献的人。
王长中:丁书记有没有想过,如果你退下来,祁巷怎么办?
丁雪其:组织上一定会培养接班人,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在乡村施展才华。
王长中:你是办企业出身的,现在厂子怎么样了?
丁雪其:我办的是猪鬃厂,以前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现在只剩1000万元了。我想,村民执意选我做这个村里的“一把手”,我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么把精力放在厂里,要么把精力放在村里。既然答应大家,当了这个村的带头人,我就不能有二心,必须一心一意处理村里事务。
王长中:觉得自己亏吗?
丁雪其:做个村干部,如果太计较个人得失,就办不好事、办不成事。过去跟我一起办企业的,现在确实有不少人赚了大钱。但是,看着我们这个村子一天天变化,村民收入不断增长,我感觉,这比自己赚大钱更有成就感。
王长中:最后想问一下,这么多年一直担任村干部的你,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丁雪其:乡村振兴是国家大战略,基层村干部一定要干在前面。同时,要有更多激励措施,解决好村干部“进无盼头、干无动力、退无保障”的问题。要进一步拓宽村干部提升通道,吸引更多年轻优秀人才到基层来。
省政协领导赴阿合奇县考察我市援疆工作
女大学生遭电信诈骗后成“帮凶”
结婚登记丈夫用哥哥身份证 如今想要离婚却麻烦了
“黄江—彝良”扶贫协作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在我镇举行
江西省疾控中心发布7月健康警示:要重点防范这三类疾病
“头雁”领航,乡村嬗变
抚顺中考体育加试开始 长跑测试首次采用电子计时
永兴县部署下半年禁毒和扫黄禁赌工作
关于组织申报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我区举办2018年第四期“经开论坛”
淮北市人大财经委与对口工作联系单位座谈会召开
雨天路滑 车辆失控酿事故 “蝎子摆尾”堵塞交通
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将于6月29日-7月1日在西安举办 西安再次向世界发出邀请
成都绿色经济全面提速 到2022年低碳制造业收入超3千亿
李光鲁
荥经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柯国富带队到县投资促进局督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
惠州加强对高潭革命旧(遗)址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助春耕促脱贫
红马甲护航 校园周边交通安全
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