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新闻网4月2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陈丽媛
何时烟雨里,驱羊入金华。北宋时期与苏轼并称“苏黄”的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与金华的缘分颇深。在兰溪市水亭乡,就有一个黄庭坚后裔聚居地——黄村坞村。
黄村坞村中部坐落着省级文保单位钟瑞堂,门楼上写着“大夫第”三个大字。于明景泰五年(1454)始建的钟瑞堂,兴建时应该与黄庭坚没有太大的关系,如今一直用作黄氏族人供奉、祭祀祖宗的这里,已经充满了黄庭坚元素。钟瑞堂的正厅四周布置着各种展板,向参观者介绍黄庭坚的成就,以及和黄村坞村的渊源,黄庭坚的挂像也被展示在正厅最显眼的地方。为了打好黄庭坚这张文化牌,去年农历三月初三畲乡风情节,黄村坞还组织了“黄庭坚杯”书法展,邀请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到钟瑞堂挥毫。
明代手写家谱记载黄庭坚和黄村坞渊源
黄村坞行政村位于兰溪西部,东距水亭乡政府2公里,原名鹤山,90%以上的村民为黄姓。关于祖先是黄庭坚的传说,村里一直都有。村主任黄志奇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一个浙大教授带队来村里做调查,在一个村民家里看到了手写的《鹤山黄氏宗谱》。仔细研读后,大为吃惊,他说,没想到这个兰溪古村落竟然与大名鼎鼎的黄庭坚有关。至此,黄村坞有了自称黄庭坚后裔的自信。
《鹤山黄氏族谱》是明代手写本,为二十世孙黄世良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在钟瑞堂内主持纂修的,保存至今实为不易,如今已被收藏在兰溪博物馆内。在其谱序里,有这样两段话:“据前谱查考,庭坚公六世嫡孙名镜者,原祖籍婺州,有意在婺择地迁居,当其见瀔水之西有一群丘陵环抱若盆,是一风水佳坞,甚中心意,遂卜地迁居于此(1270年),乃名黄村坞。镜即乃为黄氏迁回婺地兰溪定居之始祖。”“十国南唐,黄瞻受封,分宁知县,兵马副史……黄镜回归,溯婺而兰,驻跸鹤山,倾情往返,结庐坞阳,发族黄村”。
黄庭坚和金华的缘分,还不止于此。黄庭坚出生于书香世家,为人正派,才华横溢,苏轼曾称赞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早在东晋初年,黄庭坚的祖先就迁居到婺州金华县定居。直到五代十国时期,黄瞻出任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县令,为躲避战乱,举家从金华双溪玉板桥迁居于江西省修水县的双井村。一百多年之后,黄瞻的五世孙黄庭坚在这里出生。
黄庭坚来过金华吗?《鹤山黄氏宗谱》在最近的重修中给出肯定的答案:“庭坚曾来兰邑,留有词一阙写女儿浦之景”。这里说的是黄庭坚的《浣溪纱》,其中有一句“新妇滩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有一种说法认为,“新妇滩”“女儿浦”就是今天的兰溪女埠镇。黄庭坚的诗词、书法作品里,还有不少金华烙印。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黄庭坚表兄徐纯中墓志铭的落款。该墓志铭1988年出土于江西修水县,为黄庭坚所作,落款处“金华黄庭坚”引人瞩目。此外,黄庭坚被贬到戎州时,写了一手词《诉衷情》直抒胸臆,前面有一段小序,文末称“为拟金华道人作此章”。“何时烟雨里,驱羊入金华”的诗句也被认为是寄托了诗人落叶归根的想法。
钟瑞堂:黄村坞的大夫第
黄镜回迁黄村坞,一方面是有认祖归宗的想法,一方面也与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黄村坞三面环山,村前有一条陇,村子呈燕窝形,像一个聚宝盆。黄村坞原名鹤山,与附近的一座山峰同名,此外村后还有一座龟山。俗话说龟年鹤寿、龟鹤遐寿,龟和鹤都为传统文化中的瑞兽。《鹤山黄氏宗谱》记载,黄镜的后裔黄彦义看中这里山清水秀、群山掩映,就选在一个白鸽还巢的地方筑屋定居,取名钟瑞堂,取钟灵毓秀、祥瑞频来之意。黄彦义有七子,个个德才兼备,其中黄叔扬中了进士。钟瑞堂门口的“大夫第”匾额由此“光且大哉”。“大夫第”一般是士大夫的门第,即文职官员的私宅。黄村坞“大夫第”不仅传递出婺州古民居的传统信息,还承载着黄姓家族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黄氏后裔为几年黄苾曾任大中大夫、双井黄相官至中奉大夫而建。
钟瑞堂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为三开间三进两明堂建筑,面积达360.2平方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时间变迁,钟瑞堂周围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的间红泥瓦房,因年久失修荒废的不在少数,让坐落在空旷处的钟瑞堂更显寂寥。钟瑞堂附近,有两口古井,一口仍在使用,据说这是当年回迁的先人们怀念修水双井村而挖。
远观钟瑞堂,第一印象是古朴。白墙黑瓦,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分明。门楼是歇山顶,三叠马头墙高耸,屋檐下有硕大的四架斗拱撑托,很少有木雕装饰,只有“大夫第”匾额旁的两个斗拱雕有植物花卉图案。“大夫第”为白底黑字的木质匾额,其下额枋处已经粉刷,留下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印记。门楼原本为石柱支撑,开八字门,门槛高约半米,门楼内置抱鼓石一对。
据记载,早在明朝时,钟瑞堂就用作族人供奉、拜祖先之用,相当于村中的祠堂。直到现在,钟瑞堂正门后还搭建着戏台。首进空间因此显得局促,但这反倒凸显了正厅的方正、大气。大厅的梁架为抬梁式,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结构,月梁两端有龙须纹装饰,下有丁头拱,上有坐斗,每个柱头都有坐斗、卷刹。正厅有四柱九檩,木柱石础,每根柱子上都挂着红底金字的楹联。“钟瑞堂”的匾额也是红底金字,高悬在正厅最显眼的地方,给人以厚重大方、明朗肃穆之感。令村民纳闷的是,建筑的前面两进即使无人打扫,也从未见蛛网灰尘,更不见鸟类筑巢,而2001年重修的后进就没有这样一尘不染的特点了。
与钟瑞堂一同跻身省文保单位的,还有紧挨着它的黄村坞小厅。小厅是在钟瑞堂后建的,用作议事,原本有两个,如今仅存一个建筑面积297平方米的厅堂。小厅也建于明代,用材考究、型制独特,为三开间前厅后堂楼,后进二楼用作主要厅堂,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小厅高于钟瑞堂,也是这里的一个特色,村民们说这寓意着一代更比一代强。
共享黄庭坚文化,打造美丽乡村
钟瑞堂的后进建筑一度被毁,2001年重修后,这里陈列了许多黄庭坚文化展板,“宋先太史山谷公黄庭坚像”悬挂在后壁正中,仔细一想,也有凭吊先人、继承发扬的意义。村主任黄志奇说,黄庭坚不仅是文坛宗师,也是孝廉楷模,他身上的闪光点,是值得黄氏族人传承的好家风。
近年来,村干部多次到黄庭坚故里、“华夏进士第一村”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取经,希望结合黄村坞的自然条件,挖掘当地的黄庭坚文化。“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这是黄庭坚在《诉衷情》里描绘的美景,在黄村坞也有。村口的两棵古樟树已有数百年历史,早已郁郁葱葱,树下不远处的池塘里常有白鹭掠过。村中不仅有桃花、杨柳,还有成片的油菜花。每逢春暖花开的农历三月三,畲乡黄村坞总会热闹一番,近年来更是连续举办了黄庭坚杯书画展,邀得不少擅长、热爱书画的文人雅士到村里感受黄庭坚诗词中的渔歌之乐。
在江西修水,有黄庭坚故居、黄庭坚纪念馆,还有书院、陵园、钓鱼台、明月湾等配套的自然景点。相比之下,黄村坞手中的黄庭坚文化牌,恐怕还待深挖和精耕。
晚汇 | 男子每天喝6瓶饮料,一周瘦了20斤!医生:再喝就要出人命
宜章县森林公安局:关爱民警出实招从多一份保障开始
西华县农科所:认真开展“四优四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福建将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
文化助推老边 艺术点亮新城
黄村坞钟瑞堂:兰溪水亭有个黄庭坚后裔聚居地
川南临港片区这一年形成创新成果90项 14项全国领先
城关区、西固区慰问一线作业人员
凤临阁喜晋道面馆今日开业
诏安桥东:依法拆除“两违” 守护绿水青山
延期交房引业主不满 市房管局拟记录该房企失信行为
5日起昆明暂别下雨天
9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建设路金融商务总部发展区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与赛罕区人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医疗联合体签约暨揭牌仪式
2018中俄界河应急联合演习在黑河举行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里等领导观看了演习
清明节期间周口市加开至郑州临时客车
全国政协委员董玉海:呼吁建立大运河保护条例
县环保分局缩短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时间提升服务水平
茂南召开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 多管齐下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道县梅花镇:六万农村闲置劳力能在家门口挣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