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冬至就交九了,一定要穿暖和。”随着天气慢慢变冷,这是父母老人们常常念叨小辈儿的一句话。可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原来,这里的交九就是数九,自古就有以数九寒天来形容冬季天寒地冻,长夜漫漫难熬的,更别说是在条件简陋、没有暖气、电热毯的古时候了。
数九寒天自每年的冬至,即现在的新历12月22日开始计起,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后,就会迎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因此 ,数九也叫数九九,在包括扬州在内的许多地区,流传着各式各样风格的民谣,记载着这段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比如脍炙人口的《九九歌》。
此外,冬至还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或者吃馄饨的习俗,老人们还会告诉我们,“吃了饺子不会冻耳朵”。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冬至的全部意义,可就太辜负了它了。要知道,冬至素有“冬节”“亚岁”“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拜师、祭祀……
你不知道的冬至传统习俗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对传统24节气有研究的民俗专家,打探到了关于冬至的一些传统习俗。
■拜师:冬至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的教师节。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古代私塾众多,中国自古尊师重道,在古代冬至这一天,学生们会专门拜师,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一些礼品。
■祭祀:古代冬至这一天,皇帝会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
■九九消寒图:民间的娱乐游戏,文人们画八十一朵梅花,每天以朱笔点染,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图完成,便是春暖花开之时。也有填字游戏,九个字均是九划,每天一划,待全部完成后,春天来到。如常用的九个字“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测日影:冬至午时,将一根长竹竿立在太阳下,测量投下的影子,这时候测出来的日影是一年之中最长的。而夏至当天日影则最短。
■葭管吹灰:用一个管子,明清时开始有玻璃管,把芦苇烧成灰装进去,冬至这天,仔细观察的话,灰会轻轻浮出来。
“冬季进补,来年打虎”
专家告诉记者,冬至是中国最早的节日,称之为冬节,早在汉代时候已经形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为一个节气,一个节气分为三候。古人称冬至三候是,“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都是古人从传统农业生产生活规律中总结出来的。随着农耕文明逐渐消退,现代农业受季节的影响不是很大,比如大棚里的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传统节气对农业种田的辅导和制约作用也在一点点消退。 综合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 前海嘉里举办深港双城建筑安全展
管城回族区召开2018年节前廉政谈话会
买了新能源车小区内确不能安装充电桩怎么办?
大通警方救助3只野生动物
记唐山路南残疾人“巧手之星”于善芝(组图)
传统"亚岁"习俗你知道吗 你不知道的冬至传统习俗
牡丹区:健康扶贫对症下药
全国出名!抚州这地方上了央视直播!附视频
白春芳荣登2018年度“金昌好人榜”
淄博:聚焦发展优质旅游擦亮“齐国故都”品牌
科技助力 精准扶贫效果好
单个项目最高资助千万!松山湖节能低碳专项资金开始申报
英山食药监局多举措保障考生的食品安全
文化进军营 慰问驻区战士
以解放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明确22项重点工作
市政府法制办召开2017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谭丕创调研北部湾大学筹建工作:办出质量培养人才 增强核心竞争力
田东120多名领导干部集中进行“政治体检”
三原:提速赶超新步伐
夏德仁率驻辽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来宛 加强交流合作 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