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月7日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专题报道我市发展。在其看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大连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把握新机遇,大连正全力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通过中欧班列的开通,把贸易服务能力进一步向欧亚大陆腹地延伸;推动贸易便利化,完善物流体系带动外贸转型提升,探索‘互联网+外贸’模式,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形态蓬勃发展。”本报全文转载,以期让广大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发现大连更多的精彩。
■“一带一路”倡议赋予新使命,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打开发展新空间
■政策红利带来新机遇,新型贸易形态助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去年11月,位于欧亚大陆西端的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迎来了“远方的客人”,由大连港始发,国内首条直达斯洛伐克中欧班列经过17天长途跋涉后,抵达终点站,标志着大连港中欧班列的服务范围延伸至欧洲中部地区。
作为东北地区通往世界的门户,大连是东北亚航运中心。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大连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2015年,大连港成为东北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规划的港口;2016年,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办成功,大连片区是其中重要组成;同年,金普新区入选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
把握新机遇,大连正全力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通过中欧班列的开通,把贸易服务能力进一步向欧亚大陆腹地延伸;推动贸易便利化,完善物流体系带动外贸转型提升,探索“互联网+外贸”模式,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形态蓬勃发展。
中欧班列建设提速,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贯穿亚欧大陆
“作为中国首条直达斯洛伐克的中欧班列,对于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大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班列的首发仪式上,大连港集团董事长张乙明表示。
大连—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班列从大连港出发,途经俄罗斯、乌克兰,最终抵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班列全程需运行10537公里,用时大约15天。班列的开通改变了以往传统海运的运输方式,较海运可节省时间30天左右,极大缩短了货物在途时间。
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背靠欧亚大陆,面朝太平洋,大连发展开放型经济具有先天优势。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的港口,大连把握战略机遇,不断加快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工作,为欧、亚国家间经贸往来和互联互通提供全新的物流路径。
去年3月,大连港开通“伊尔库斯克—大连”俄罗斯回程精品班列,由此“打通”伊尔库斯克到中国的铁路通道,实现进口班列产品的新突破;4月份,原“三星班列”升级为“大连—沃尔西诺”公共班列,实现每周两班稳定运营,为其他客户提供运输服务;5月,“大连—俄罗斯新利佩茨克”耐火砖班列顺利开行,在大幅缩短运输时间和成本的基础上,为本地制造型企业开辟了全新的出口通道。
截至目前,大连港已开通6条中欧班列线路,形成连通日、韩、东南亚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双向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通过这些线路,来自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及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电子产品、日用商品、设备、汽车、建材等产品直达俄欧;俄罗斯中部地区的原木、板材、纸浆等资源型产品也得以销往长春、哈尔滨等地。
“随着长城汽车班列的开通,不仅大幅缩短运输时间,而且针对中欧班列开通的专属服务,使得手续方面十分简便。”长城汽车俄罗斯哈弗公司总经理寇旭光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欧班列为走出去的企业带来诸多实惠。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在中欧班列的推动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得以大幅提升,全年海铁联运完成41.2万标箱,位居全国之首;过境班列集装箱货运量实现快速增长。2017年,大连港中欧班列去程回程一共发了438列中欧班列,集装箱量增长达94%,达3.5万标箱,其中回程箱量增长高达284%,改变了过境班列一直存在的“重去轻回”现象,成为国内最快、最稳定的过境班列之一。
抢抓自贸区发展机遇,三年对标国贸规则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
走进自动玻璃门,右手边偌大的电子屏幕上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标记的数字不断跳动,特别显眼,屏幕实时显示当天大厅各服务窗口的办事情况,以及一年来各类办理事项逐月统计数据,其中,准入事项的统计数据呈现逐月快速攀升趋势。
这里是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不断变动的数字犹如自贸区跳动的脉搏,反映出经济活动的勃勃生机。
去年4月份,大连自贸片区正式挂牌,为大连带来全新战略机遇。根据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大连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循环经济、航运服务等产业,推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
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孙世伟介绍,通过自贸区建设,大连全力推进贸易便利化。
围绕打造便利化国际贸易环境,自从自贸区挂牌以来,大连海关先后出台25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措施,其中,“三互”通关、归类尊重先例、保税混矿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在全国口岸获得推广。
通过政策创新,大连国际贸易企业通关时间平均压缩1/3,通关成本平均降低10%,国际贸易线下办理手续时间缩减1/3,有力推动了外贸产业发展。2017年,大连自贸片区所在的金普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846.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3%,创历史新高。
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去年大连自贸片区新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通过实行“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企业监管单一窗口”“容缺受理”“企业承诺制”等创新服务机制,企业办事只需面对行政服务“单一窗口”,一次性提交标准化申请材料;企业注册名称预核从以往至少需要往返大厅两次,到全程网上办理,不再需要跑腿。
此外,大连国税局在全国首创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出口退税款审核进度提速47%,高诚信企业2个工作日可收到退税款;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建成“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将企业原来需要5个工作日办理的两项业务,缩短至10分钟。
根据统计,大连自贸片区成立以来,大连各部门共复制上海等自贸区的创新经验149项,自创举措66项,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竞争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
自挂牌之日起至去年底,大连自贸片区新注册企业5456家,注册资本近697亿元。其中,注册内资企业5366家,注册资本超过663亿元,注册外资企业90家,注册资本超过5亿美元;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企业146家,注册资本达357亿元,产业呈现加速集聚发展的态势。
在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的同时,大连还大力培育外贸主体,优化贸易结构,提高新贸易业态贡献水平,加快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批新型贸易业态和功能蓬勃发展。
走进大连金普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及经贸合作区(简称“跨电综贸区”),约5层楼高的中低层办公楼连绵成片,由红砖和玻璃组成的外墙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坐落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跨境电商园区,目前园区内已经有注册企业1400家,入驻企业近700家,o2o体验店运营44家,经营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万品类商品,形成东北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仅仅在两年多以前,这里还只是大连双d港12栋闲置多年的楼宇。”大连跨电综贸区副主任魏梓山介绍,为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辽宁省和大连市批准成立园区,将跨境电商业务与特殊功能政策深度融合,同时叠加港口区位和现有产业优势,提出用3到5年的改革试验,把跨电综贸区建成投资贸易便利、监管服务高效、法制环境规范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电商外贸网络口岸中心和“保真”外国商品集散基地。
围绕这个目标,过去两年大连不断健全跨境电商支撑体系,拓宽跨境电商业务支持渠道,投入2000多万元搭建起跨境电商“单一窗口”服务平台;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26条制度创新清单,对转关运输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采用直接转关方式,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模式下允许电商企业退换货等。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大连跨境电商产业实现迅速发展。跨境电商线上平台企业由2016年的38家增至82家,跨境电商企业由2016年的400多家增至800多家。跨境电商交易额由2016年的1.73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4亿美元,同比增长38.74%。其中,邮政小包出口呈10倍以上的同比增长,日均近2万单。
推出送教上门服务6-15周岁重度残疾人可在家学文化
沈晓红副市长一行来南湖区调研“名特优”食品作坊建设工作
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助力劳动者就业脱贫
丰南区国税局加强自身管理优化办税服务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充分发挥煤炭清洁利用的兜底作用
大连:一座国际化城市的新想象
去年董卿的流动朗读亭火爆杭城 今年不少高校和图书馆都“复刻”了它
唐山:丰润农民张守祥依靠苗木种植走上致富路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薄传友主持召开空港产业区产业规划汇报会
塘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
福建非遗保护条例提交二审 增加对非遗活态利用保护规定
海安民警助圆70年寻亲梦 家属千里送锦旗感谢
早上跑步很舒服哦!
【金乡县】崔毅一行到王杰纪念馆参观
长江东路芦庄片区启动征收南延武汉路,新建公园,扩建小学
唐山市食药监局
北京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多名专家联合义诊
德保:“春风送暖”暖了莘莘学子心
新华街道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揭牌
三明举行公开销毁缴获制毒化学品及制毒危废物品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