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家门口的果蔬基地上班,拥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村道路面干净整洁,客家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全市农村处处涌动着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潮,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近年来,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在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面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形成了一条条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我市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市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58633户158994人,贫困户人数占全省的9.6%。经过帮扶,2016年实现贫困人口预脱贫58590人,2017年实现预脱贫62375人。
推动乡村五大振兴
走出梅州特色之路
走进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矮车河水流潺潺,宽敞整洁的绿道沿着河边蜿蜒向前,一座座风光旖旎的休闲公园点缀在河岸两侧。黄龙村党支部书记钟兵告诉记者,黄龙村从2016年开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去年7月被列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而且是22个先行村之一。
黄龙村的“蝶变”,最关键的一步是引进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让农民不离开土地、不离开农村,就能增收致富,从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兴宁市龙田镇的乡村公园里、民房外墙上,文明村风的名言警句随处可见。
与黄龙村一样,全市各地都在“乡村振兴”上做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文章,描绘了一幅幅亮点纷呈、可圈可点的美丽画卷。在广东(蕉岭)美丽乡村培训学院,开展了农旅结合、农村电商、乡愁经济、农业品牌、特色小镇等领域的培训课程,旨在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农村工匠等农村人才;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采取“党建+”的模式,制定村规民约,对全村党员和理事会成员进行责任分工,实行分片包户,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大埔县西河镇,通过保护和开发古民居,提升人文气息,丰富历史内涵,突出法制文化、红色文化、侨领文化、农耕文化、艺术文化等主题,开发打造“五大展馆”。
我市不仅重视示范村先行先试,还大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畜禽污染等整治,推动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向绿化、美化、亮化转变。目前,全市349个省定贫困村2010个自然村中,已有1795个村完成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占总数的89.3%。2017年,全市有43个省定贫困村获评“广东省卫生村”,占12.3%。到今年底,349个省定贫困村将全部建成干净整洁村。
大埔县西河镇通过保护和开发古民居,提升文化品位,建设美丽乡村。
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省级名镇名村、中央苏区县幸福村居示范工程和市级示范村等“四类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示范样板工程,辐射带动周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新农村233个,有54个村荣获广东省“名村”称号。全市7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其中梅县区、蕉岭县示范片完成“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建设任务;蕉岭县“十村示范、百村行动”、丰顺“五村连片、十村联动”、五华县“益塘流域、十里水乡”、梅县区“山水梅县、客韵乡村”等县级连片示范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发展农民丰收
实现长效稳定脱贫
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让农民富起来,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也是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
“以前只能靠种菜为生,现在可以通过小额贷款入股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分红,有比较固定的收入。”贫困户陈云珍说。据了解,去年10月,丰顺县为26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每户3万元共贷出金额7932万元,与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保本投资协议,按投入资金10%的年收益进行分红,三年内每年可实现分红793.2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该公司还优先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在兴宁龙田镇羊岭村、碧园村,86户贫困户260人与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种鸽代养协议,用贫困户的扶贫资金购买金绿种鸽,由金绿公司代养2至4年,并为贫困户提供种鸽养殖技术培训。贫困户掌握养殖技术后,即可领回种鸽进行养殖,生产的肉鸽由金绿公司保价销售。去年一年,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丰顺县与广东蓝田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保底扶贫项目合作,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图为蓝田公司农业工人正在流水线上作业。
类似丰顺、兴宁通过农业企业带动帮扶的行动,在我市各地正在广泛铺开。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贫困村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广“公司+种养基地+农户”“公司+经济合作社+农户”“种养大户(专业户)+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其意愿进入农业企业务工,引导农业企业积极对接贫困村和贫困户,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在参与农业产业化中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全市开展农业产业扶贫的贫困村有292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贫困村有279个,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的贫困村有83个;全市通过农业产业扶贫共带动贫困户11809户,带动贫困劳动力39643人,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的贫困户3822户,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的贫困户有2808户。
【实践样本】
以奖代补 树信心促脱贫
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脱贫攻坚奖勤罚懒成效明显
“种田、种柚子、养牛、养羊,都有补助,政策十分好!”在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贫困户冯月胜对帮扶措施大加赞赏。他告诉记者,2017年他家种养加务工收入有4万多元,根据政策,经过验收,他获得了以奖代补的1万元农资。2018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冯月胜还开始养蜂、种灵芝,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
在水美村,像冯月胜这样有劳动力的28户贫困户都参与了以奖代补项目,最终获得奖补金令他们欣喜不已。2017年底,水美村公布的当年建档贫困户收成奖励总额达25.62万元,2018年至今发放的奖补金也有6万多元。
水美村的“以奖代补”有两个奖项:一个是“参与脱贫项目奖”,最高每户5000元;另一个是“收成奖”,突出增收结果导向,以种养收成的20%、务工收入的15%的标准进行奖励,每户最高奖励额为1万元。奖励金按每家农户的需求,由合作社购置相应奖金额的农资发放。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扶贫队要做的就是激发贫困群众的紧迫感和荣誉感,要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广州市委统战部派驻水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正学对记者说。
为此,梅县区先后出台了水美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及梅南镇精准扶贫项目“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对参与产业项目的贫困户实行奖勤罚懒,同时奖补与收成挂钩,即多劳多扶、少劳少扶、不劳不扶,打破了平均化。2017年5月,水美村首次兑现了参与奖,29户贫困户中有15户第一时间得到5000元的农资奖励,有个别观望的农户马上就到合作社参与项目。截至2017年底,该村贫困户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10382元。张正学说:“村民们有了竞争意识,大家都越来越肯干,一些村民好吃懒做的风气也大为改变。”
【数说成果】
美丽乡村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现已完成7909个自然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度达71.2%。
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至今年6月底,349个省定贫困村2010个自然村(20户以上)已完成编制整治规划和提升规划;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到位33.3亿元,累计投入11.09亿元;2010个自然村中,已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有1795个,占总数的89.3%。
2017年,全市有43个省定贫困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占12.3%。
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累计创建新农村233个,有54个村荣获广东省“名村”称号。
推进脱贫攻坚
2016年至2017年,我市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脱贫任务,实现了相对贫因人口120965人达到预脱贫。
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筹集扶贫资金34.15亿元,其中“6∶3∶1”财政专项资金19.36亿元,累计投入使用24.88亿元。
撰文:林丽妙 陈思杰 林玉莹
罗诚浩 严伟涛 刘晓娟
摄影:连志城 林 翔
责编:王毅涵 刘晨村
版式:涂未然 校对:吴小文
遂川大坑乡:齐心协力 共建新农村 拆除危旧土坯房
临沂市兰陵县举办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2018年国际和平日活动在南京圆满闭幕 马飚出席 王江致辞
市民遗失检查报告 民警医院查号找失主
武汉区块链应用前景广阔
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刊·新貌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邢国辉强调:用心用情做好军队退役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工行泰安分行成立员工兴趣特长小组 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暨“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集中研讨会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三学生获省职校技能大赛金奖
高新区检查社区干部作风建设情况
奉新开展潦河“清河行动”
城市“拥堵榜”下降24位 扬州交通大整治见效了
百花湖畔,别有洞天!一起来探寻“盘龙洞”的秘密
龙港五届区委召开第71次常委(扩大)会议
端午节起中国公民出入境 ,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观山湖区政协提案按时办复率达100%
9月21日25日,香坊部分区域停电
遂昌打通“互联网+ 三改一拆”工作新路径
台风“康妮”影响皖南地区 安徽5日起有降水大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