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全国居首

炎炎夏日,海滨成了避暑好去处,现在,在山东沿海城市,人们又多了一项新选择:到海洋牧场平台上进行生态观光、休闲海钓。“据统计,仅今年端午节一天,12个营业的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就登临12000余人;而据测算,休闲海钓活动拉动的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3倍。”在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宋继宝表示,海洋牧场平台这一新生事物在山东快速发展,已成山东海洋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2017年,全省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55处,其中国家级21处,占全国1/3;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2100亿元,居全国首位。
  海洋牧场,是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海洋资源为目的的海洋人工渔场。山东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指数全国第一,受台风影响较小,建设海洋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山东着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海洋牧场投放的人工鱼礁有效限制了破坏资源的底拖网作业,为鱼类繁衍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投礁区基础生产力提升64%,生物量增长5.3倍。伴随着海洋牧场走向深海远海,带动了海洋牧场平台装备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自升式、半潜式、漂浮式、移动式等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32处,其中投入运营的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12处,在建和拟建17处,一批离岸海洋牧场建设的现代化支点呼之欲出。
  “海洋牧场最初就像农村田园里的‘看瓜棚’。”宋继宝说,随着实践的深入,它又衍生出牧渔体验、生态观光、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诸多新的功能,并且拉动了海洋食品、海洋旅游、海工装备、海洋信息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山东海洋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今年5月,世界最大、我国首座全潜式大型智能网箱“深蓝1号”在青岛武船重工建成下水,单箱养殖产量达到令人震惊的1500吨;一株海带延伸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海洋化妆品、海洋新材料、海藻肥等6大产业1000多个品种产品;“渔夫垂钓”成为旅游新热点,2014-2017年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经营收入年均增长210%……海洋牧场已成为我省拉动内需的重要板块。
  据悉,我省已启动实施《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2018-2020年)》,探索海洋牧场建设新技术、新模式,推进海洋牧场生态化、装备化、信息化、产业化发展,着力提升海洋牧场建设的综合效益。(记者 王亚楠)

长沙召开2018年面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发布会
市质监局持续打造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培育工程
副省长陈良贤到我市调研产业园区及质量检验工作
观山湖区:以数据“智慧”治理 助推“平安”升级
中国陶瓷专家带你走进“哥窑”的前世今生
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全国居首
合肥出动1600人应对市区晚间强降水
我市多措并举推动社会组织建设规范化发展
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
中秋将至节味浓,扶贫关爱暖人心!
凝聚工作合力 打造育才平台 拓宽引才渠道高新区多措并举倾力构筑人才高地
市质监局:优化政务服务,推进“减证便民”
晶科能源成为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幼儿园门前装高压电柜引担忧
梁园区“爱心慰问”进企业捐赠仪式走进安踏集团
南宁打造“智·惠车管” 可快捷申办19项车管业务
王瑰曙出席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开班式并作主题报告
依托“五项举措” 达到“五个实现” 深化活动开展助推扶贫移民新局面
画中葡萄可解馋
高港区强化非禁养区畜禽规模场长效监管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