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煤球炉灶“烧”出红火生活 展示出人民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走向幸福

  邱雅萍图
   据海西晨报报道 (记者 邱雅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煤球炉灶,做饭烧水都离不开它,也离不了蜂窝煤。海沧区新垵村村民杨巧玲家中还保存有这样一个煤球炉灶。
  “你看,这个炉灶烧的是蜂窝煤,炉灶上还有一个格子,用于蒸蛋、炖汤,这样一来就可以同时做饭、炖汤。”杨巧玲说,三十多年前,一般老百姓并不知道煤气灶为何物,家家户户做饭都依赖蜂窝煤。之所以被称为“蜂窝煤”,是因为每块煤上都分布着12个孔,一眼望去,好似马蜂窝。蜂窝煤上火快、持续时间长,一块煤最长可以燃烧3至4小时,燃烧充分后能整块取出,不散渣。
  在农村,家中一般有大小两个锅灶,除了煤球炉灶外,还有一个大灶。“大灶烧柴,只有在节日做闽南小吃,或者家里添人吃饭时才会用。相比之下,用蜂窝煤的小灶更加省事干净。”杨巧玲说。
  那时,一堆堆蜂窝煤放在庭院里,每到做饭高峰,就会发出呛人的煤烟味,厨房的墙壁也会被熏黑。而这股煤烟味也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消失。“到了90年代初,随着罐装石油液化气的普及,蜂窝煤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使用蜂窝煤的人也逐渐减少,蜂窝煤、煤球炉灶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杨巧玲告诉记者。
  木柴、蜂窝煤、煤气罐、天然气;大灶、煤球炉灶、电磁炉、微波炉,海沧百姓所用燃料、厨房电器发生着变革,也见证着这座城区的变迁。“家中炉灶的演变展示时代的进步,也反映出我们的生活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从拮据走向殷实,走向幸福。”杨巧玲说。
  猜猜
  我是啥
  内容要求:推荐能代表海沧改革开放变化的“老物件”,并附上照片。成功推荐的读者以及首个揭开谜底的读者可获得由厦门易通卡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卡”一张。
  投稿方式:将照片发至hcggkf@sina.com,或拨打晨报热线8080000,并留下联系方式。

二维码别随便扫!有人扫码后卡里的17400多元没了
桂阳:县委书记彭生智深入乡镇调研防范冰冻雨雪天气等工作
亲亲黑河再次牵手浪漫珠海共度2018“中国旅游日”
沈阳成海归创业首选城市
教育部长关注的“减负”,合肥课堂正在探索新做法
一台煤球炉灶“烧”出红火生活 展示出人民在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走向幸福
龙岩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核发龙岩昆润天然气有限公司燃气经营许可证的通知
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高校校考发榜 树兰高中美术班收获一大批校考合格证
国家统计局能源司调研组到我市调研
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安全防范暑期专项行动展开
常平小朋友创意爆发 草帽变身艺术品
萌萌哒的小狐狸迷路了,闯进光明下村社区(图)
胡强强列席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主任会议
市政务服务中心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
滁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集中约谈重点食品生产企业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 农业农村投资越来越吃香
淮北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学习贯彻黄晓武同志在狠抓作风建设严肃执纪问责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
贸易战的“回旋镖”击中了谁?
镇委书记周伟森视察学校提质扩容建设
梅州移动全力备战高考通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