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碧海银滩 共建美丽家园——全市“湾(滩)长制”工作剪影


> 温岭市石塘半岛滨海绿道(景观化治理)
> 蛇蟠岛岸线整治修复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海洋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湾长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实施“湾长制”作为压紧、压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环境资源保护责任的重要抓手,为探索构建海洋生态治理新机制指明了方向。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各地积极探索,在“湾(滩)长制”工作方面涌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本报特撷取各县(市、区)相关工作片段,以飨读者。
> 大陈岛保护和修复整治项目
> 湾(滩)长app
【椒江】
打造台州 “澎湖湾”
“晚风轻拂大陈岛,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去年夏日某个夜晚,慕名来椒江大陈岛度假的文艺女青年柚子,将《澎湖湾》歌词改编发到微信朋友圈,圈粉无数。
地处东海之滨的椒江,近年来,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正逐渐成为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颗希望之星。依海而建、因港而兴,守护蓝色家园,打造台州的“澎湖湾”是椒江人的不懈追求。
“现在海岛没有鱼臭味了,海是蓝的,山是绿的,旅游项目越来越丰富了,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啊。”当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队长、85岁的王宗楣老人再次登上大陈岛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近年来,椒江区以创建“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为载体,作出“一江两岸一岛”的战略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一江两岸一岛”开发。在开发中,当地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总投入3330万元用于大陈岛保护和整治修复,投入1500万元建设美丽公路,投入340万元对珍贵彩色林进行种植和养护,建设沿海防护林带653亩。去年,当地共取缔没收违规禁用网具14681顶(张),新建堆网场3个,减船转产137艘,大幅度减少近海渔业捕捞强度。
椒江区大陈镇副镇长苏永波说:“为落实‘湾(滩)长制’工作,我们花了120万元用于清理整治禁用渔具,扎实开展大陈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海岛。”
一直以来,椒江非常重视海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严格控制围填海,设立850平方公里大陈洋产卵场保护区,去年大陈海域成功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500多万元,增殖放流各类苗种8亿尾。同时,该区还通过开展“世界海洋日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及制定涉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提高全民海洋环保意识,健全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 滩涂整治
【路桥】
“湾(滩)长制”嫁接网格化
3月8日8时许,路桥区金清镇白沙村的渔港码头滩涂上,不少工人正在做加固工程。去年路桥区共投资4659万元启动了这项白沙堤外农业地块防护及海岸线修复工作。村级滩长施传红与网格员陈君清沿着这堤岸向东走去,不时看一下工程的进展,又看看滩涂上有无地笼、排污口等。
按规定,施传红他们每周要巡查3次以上,但是现在只要一有时间,他俩就会到海边瞧一瞧。施传红说,这一方海涂是他们的“责任田”,得种好。
“湾(滩)长制”是“河长制”向海洋的延伸的一个管理制度,而路桥区将“湾(滩)长制”嫁接上网格化管理制度,让网格员成为滩长一双“火眼金睛”。
路桥区海域面积194.4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54.67公里,滩涂面积52.2平方公里,共有1个区级滩涂和5个镇级滩涂。据此,全区滩涂被划分为5个片区124个网格,由区政府领导任总滩长,镇级班子成员任滩长,沿海村(居)班子成员任网格长,配备滩涂网格员124名。伏季休渔期间,全区276艘伏休渔船和5个农贸市场也被纳入网格管理系统,其中渔船网格员92名,农贸市场网格员32名。
像陈君清这样奔走在滩涂一线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为进一步增强他们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热情,路桥区在专职网格员的考核中,划出一部分比例用于“湾(滩)长制”考核,利用“活水养鱼”的考核激励机制,让每一个网格员都“活”起来。
为让“火眼金睛”更具“千里眼”功能,去年路桥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各个点位增设高清摄像头41个,接入区、镇两综合整治级管理系统,提高了处置时效。
滩涂网格化管理在推进“湾(滩)长制”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去年路桥区“三战”行动期间,累计清理滩涂地笼网2040顶,滩涂串网200顶,已基本实现“绝户网”、农药清滩、无照修(建滩)渔船在沿海滩涂“三不见”。
> 临海无人机巡滩
【临海】
政府买服务护湾滩
三月的东海,风急浪高、海雾迷蒙。渔民王夫金两天前刚从东矶海域捕鱼回来,3月11日一早,就叫上4名船员,带着红袖章,驾驶着“浙台护渔012”船到了北洋涂滩边,开始巡查起来。
56岁的王夫金是上盘镇甲石头村人,有着三十多年捕鱼经验。从去年开始,他又多了个“职业”——“护渔人”。王夫金说,小时候他经常去滩边抓鱼抓虾,那时鱼儿肥、虾儿壮,活蹦乱跳的,但后来偷捕滥捕、电鱼毒鱼等现象频发,水质浑浊了,鱼也少了。
“不禁不行了!”王夫金气愤地说。去年,市里面公开招募“护渔船”和“护渔人”,王夫金第一个报了名,还拉上了平时在他船上帮工的4名船员。“休渔期结束,我们就出海捕鱼,等来年禁渔期一到,我们就当全天候的‘护渔人’,平常不出海,也会去滩边巡查”。
临海市“一打三整治”协调办副主任赵继介绍,“滩长+护渔人”这种专群结合的巡查模式,不仅增加了巡查的整体效力,还便于科学制定巡查时段、路线,织就既能全面巡查,又能重点巡查,还有机动巡查的立体化巡查体系,有效地遏制了违法行为。
目前,临海市共出资75万元,组建了“护渔船”2艘,“护渔人”20名,“护海人”42名,与“湾(滩)长”合作,共同开展湾滩巡查、港口检查、违禁渔具清理等工作。
临海市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出资83.6万元启动《临海市海洋生态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大力实施蓝色海湾等工程,并委托1家专业机构,对入海排放口进行监测。同时,当地有针对性加强对海洋环境的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岸线整治和生态景观恢复等工作。目前,已建成白沙湾生态护岸2600米,驳岸783米,海岸公园28万平方米,有效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 市海洋部门巡查
【温岭】
打造“东方威尼斯湾”
“这里边上就是金沙滩,我们这里周末生意是最好的,周末房间客人都早早预定了。”3月11日,温岭石塘镇五岙村“海山生活”民宿负责人陈荣兵说。
金沙滩在石塘镇东南方向,沙滩长1400多米、宽40米,占地面积56万多平方米,因沙质细腻金黄,所以叫做“金沙滩”。
之前因周边造船厂等存在,破坏了金沙湾区块的原有面貌和水质。“近几年,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举措,着重生态修复,全力恢复海湾原生态。”石塘镇副镇长陈祥宝介绍,镇里还将湾区内废弃厂房、船厂等闲置资源进行统一收储、规划、改造和建设,突出当地传统海洋特色,同时积极引入高端精品民宿,提升湾区旅游业态。
得益于此,五岙村不少村民将闲置的老房子出租,吃上了“旅游饭”。“之前哪想得到,闲置不用的老房子也能派上大用场。我们村现在80%的老房子都租出去了。”五岙村村主任、村级滩长尚亨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年以每月300元的租金将自己的老房子租了出去。
“现在租金最高的达到了每月1800元呢。去年我们村还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尚亨琴说。
从昔日“脏乱差丑”的落后渔区,到如今的沙滩旅游休闲目的地,温岭通过全面有效落实“湾(滩)长制”,闻名遐迩的石塘镇金沙湾区块实现了“大变脸”。
现有,当地有各类特色精品民宿23家,在建7家,总投资达4.5亿元。这些民宿常年入住率火爆,已成为石塘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光今年春节假期金沙湾景区日均接待游客数超1万余人次。
今年,石塘镇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力争用五年时间把石塘金沙湾打造成‘东方威尼斯湾’,实现湾区乡村振兴。”陈祥宝说。
> 玉环国家海洋公园
【玉环】
水清岸美 引鸟来
3月10日晚,“玉环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今年首批反嘴鹬”这条新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的背后,是玉环海洋人近年来扎扎实实开展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同时得益于自去年11月启动的玉环市“湾(滩)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据悉,2015年,玉环市编制完成《浙江省玉环市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申请并实施中央项目资金1.27亿元,配套资金0.32亿元,用于海岸带整治与修复,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红树林种植、滩涂湿地整治、海岛岸线整治修复等。
玉环在滩涂上种植红树林始于2006年,目前已成功地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800多亩,分布在海山乡的东升塘、西塘、电站塘等地。当前,最早一批种植的红树林已长到2米高,整片红树林显得郁郁葱葱,玉环成为我国纬度最北端种植面积最大的独特的红树林景观区。
“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能吸引深水区的动物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玉环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科陈志明说,现在红树林区成了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还在上述海边红树林种植区增殖播撒革囊星虫,以吸引更多的候鸟来此越冬。
此外,玉环市自去年11月中旬全面实施“湾(滩)长制”,设置了市级湾(滩)长5个,乡镇级湾(滩)长63个,村级湾(滩)长67个,采取“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的模式,负责组织海湾海滩治理和保护。
“目前,我们海边滩涂整洁度比‘湾(滩)长制’实施前有了质的提高,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美引鸟来’。”玉环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施明强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市、镇、村三级‘湾(滩)长’组织体系为基础,融合陆域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海陆联动,实施全域共治。”
> 湾(滩)长公示牌
【三门】
绿色养殖 促双赢
“你看我养的蛏子多肥!”3月11日,笔者见到朱香兰时,她正在养殖塘里挖蛏子。
朱香兰是金屿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去年开展了生态立体混合养殖,并全程使用青蟹配合饲料。“我们去年采用的科学养殖模式,养殖塘水质改善明显,没有发生发病、缺氧、翻塘等现象,而且养出来小白虾、蛏子等个体大、品相佳,效益大大提升。去年亩均效益达5000多元。”
三门县是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20.11万亩,去年水产品总产量25.2万吨,产值达28.19亿元。
“近年来,我们不断改进养殖方式,探索出了具有三门特色的‘蟹、虾、贝’生态立体混养模式,并形成旗门港、健跳港、浦坝港等虾蟹贝围塘综合养殖区和产业带。”三门县海洋与渔业推广站站长陈丽芝介绍,“这样不仅减少了冰鲜饵料的使用量和养殖污水的排放,也有效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自2016年以来,三门县大力推进青蟹配合饲料在生态养殖中的示范和运用,共建成省级核心示范点9家,示范推广面积13111亩。
“近年来,三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海洋渔业工作要求,全面实施‘湾(滩)长制’,严厉打击海洋违法行为,有力促进了海洋生态、海滩资源的修复和保护。同时积极实施养殖塘生态化改造,累计完成改造31540亩。在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的同时让养殖户享受生态养殖带来的红利。”三门县“湾(滩)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刘贤月介绍,三门还安排了专项资金2500万元,全面开展“美丽鱼塘”和“美丽渔村”建设,争取3年时间内完成5万亩养殖塘洁化、美化、标准化整治工作,并建成一批美丽渔村。

侨胞卢金峰六年累计捐资1138万元
李红军到水东湾新城调研督导项目建设及安全生产工作
多家客运站开售节后车票
张晨参加省第28批(梅州)援赤几医疗队总结座谈会
我市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推进好家风宣传
保护碧海银滩 共建美丽家园——全市“湾(滩)长制”工作剪影
感受创新活力加强两地交流
开阳县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二)
台北路面标识改用“简体字” 岛内热议:要统一了?
国内汽、柴油价格下调 厦门92号汽油每升降3分
出入境部门提醒赴美市民 当地执法人员要查验电子设备
景焦集团、红叶公司举办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红星建材博览中心向全国一流市场迈进
东莞力争未来3年实现城市更新3万亩
荆州防治房屋市政工程施工扬尘开工前坚持"四不准"
元旦假期我市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顺义新增1家疏解企业落户威县.顺义产业园
屯留县岗头村的村民喜摘树莓
彩色景观林带您见过吗?明年1月这条路将惊艳东莞
《关于印发潍坊市金融创新奖评选办法的通知》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