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2月24日,崇川区2018年“新春助就业”系列招聘会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启动。南亚塑胶、通富微电、盛祥流体、华润置地等60家崇川知名企业提供了1400多个就业岗位,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大厅摩肩接踵,各企业招聘摊位前人头攒动。(2月27日《南通日报》)
毋庸置疑,“招工热”释放的是我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积极信号,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用工需求。而且,今年的劳务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于企业而言,并不缺做简单工序的操作工,而是对熟练技工、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就求职者来讲,逐渐占据了劳动力主力大军的80后、90后,不再像父辈那样满足于领工资,他们对人文环境、发展空间的关注度更高,对自身权益保护也越来越重视。
透过这些积极的变化,可以看到当下的经济发展更趋稳健,求职就业更趋理性,这种“变”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新动能。
应当看到,发展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果继续故步自封、踌躇不前,那么未来就会出现更大的用工缺口。于此而言,广大企业尤应自我反省、主动应对,从顶层设计上找到用工就业、权益保护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一方面要切实转变用工观念,有道是“我心安处即为家”,只有让求职者充分感觉到“家”的温暖,既看到“钱途”也看到前途,才能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仅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工资待遇、福利权益,而且更应注重建设企业文化,让职工找到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通过科技换芯、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手段,走出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等低端竞争发展模式。
再者,对于求职者的数量与质量,企业都是有要求的。当下,劳动力还是有的,但能够匹配企业用工需求的技能型劳动力却缺口很大,这也是人力资源市场所面临的窘境。对求职者来讲,身处结构性矛盾的洪流中,既然改变不了就业大环境,那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拥有“独门绝技”,才能成为企业的“香饽饽”。
面对招工新变化,政府职能部门理当主动作为,有效“供给”。一方面要优化技能培训的供给形式,通过实施送课进企业、“订单式培养”等多种途径,像培养工程师那样,造就一支与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接的技能型人才队伍,让“人人有学问、个个有技能”占据主导;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从社会保障、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完善公共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让每一位扎根下来的务工人员都能享受到普惠均衡的“市民待遇”。
鹤壁王艳玲:巧手一改,旧衣服像新的一样
科技创造美好未来
汕头检验检疫局高效检验监管应节进口食品
马鞍山市职工“鹊桥会”交友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九江专场隆重开幕(组图)
时评:招工新变化为供给侧改革注入新动能
游客邮轮上心脏骤停船员紧急心肺复苏 船员医生接力跑赢死神
点滴录丨为新居民子弟提供更好的学习保障
美丽乡村行:莒县小岭村从荒山薄岭到绿水青山
我市开展预定新兵役前教育训练
小小少年
全市农村党员电子商务技能提升示范培训班在逊克县举办
龙 凤:中心幼儿园开展“亲子共读,快乐成长”活动
政府工作报告摘登(之二)
汪灿在湘阴县金龙镇督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严守禁炮令共享“岳阳蓝”——市中心城区春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工作综述
全市上下共同努力 顺利完成研发及创新数据上报工作
蚌山区正式启动第六批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工作
搬出穷窝住新房
知天而作 大数据让农业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