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从奉化到上海再回宁波,从“老三件”大衣、西装、中山装到各式旗袍,生于“红帮裁缝”家庭的张秋儿拿起针线已经30多年了。2000年,张秋儿旗袍品牌诞生。最近,张秋儿旗袍工作室落户老外滩,定期举办刺绣、盘扣、插花等传统文化推广培训活动。
人物感言:“要是没有改革开放,我一个农家女、一个裁缝匠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说到改革开放,张秋儿感叹最多的就是这个时代带给她的机遇,而她也在这几十年中见证了一代代人的穿衣经。
今年50岁的张秋儿,是甬派旗袍创始人。从小在奉化长大的她对衣服的认知,最早是从“国防绿”“蓝蚂蚁”开始的,“小时候的衣服就几个颜色,黑色、蓝色、绿色、灰色,样式也就中山装、青年装、军便装这几种,男男女女都是那样穿,冬天一件派克大衣,我们小孩子还会穿两用衫。”回忆起小时候,张秋儿满是感触,那时候的穿着单调,注重功能性。
1984年,16岁的张秋儿初中刚毕业就到了服装厂做学徒。在工厂里,原本只负责一道工序的张秋儿“偷”着学会了流水线上的所有工序,不多时,有着极高天赋的她便可以在各道工序间转换自如。张秋儿说,当年结婚时丈夫的西装就是她亲手做的。
为了让自己的手艺更加精进,1993年,张秋儿来到上海培罗蒙公司,“那时起,开始接触定制服装。”张秋儿回忆,香港、台湾的客人会到上海定制西装,量体裁衣,衣服的颜色也不限于黑、灰、藏蓝,“在藏蓝的基调上出现了白色或者红色的条纹。”
在上海的日子,张秋儿开始接触旗袍的制作。“1995年,我自己在上海开店,渐渐地就有客人要求做旗袍。当时的旗袍款式相对简单,斜开襟,开叉也相对保守。”
1997年,张秋儿从黄浦江畔回到三江口,“当时的西河街真是服装一条街、定制一条街,有做西装的、做女装的,也有卖成衣的。”张秋儿将她在宁波的第一家店开在了这里。
对张秋儿而言,2000年是很重要的一年,那一年她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她的中式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那一年的央视春晚,主持人穿的全是中式服装,一下子带起了风潮,来做中式服装的人也越来越多。”走在大街上,总能看到传统的立领对襟、开襟、连肩袖。衣服的纹样上,也多是海水江崖纹、万字纹这些传统纹样,盘扣、镶滚的传统工艺更是大受欢迎。色调上,红、蓝、金、黑、棕,丰富多彩。
开店头几年,做旗袍的人不是特别多,但张秋儿一直热衷于此。2012年,旗袍才真正热起来,“现在来做旗袍的,老老少少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样式和色彩比以前丰富。现在的旗袍有斜开襟、直开襟、圆开襟,面料有真丝、棉麻,花色也越来越多。”张秋儿所创的甬派旗袍更是将江南水乡的温婉灵动融入其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旗袍,尤其许多外地的朋友喜欢,我更开心。”在张秋儿看来,旗袍是文化的载体。现在,将工作室开在老外滩的她,希望通过旗袍将甬派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更希望“红帮裁缝”能后继有人,将手艺和文化代代相传。
记者徐欣
江北记者站张落雁
通讯员 王溪
“春泥计划”构筑未成年人快乐暑假
曾平原与上海市台协永续农业工委会10多位台商交流会晤
聚焦民生实事 破解重点难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建议全部办结
武江700幼儿展示童真风采
六合区“四个强化”全面提升代办服务质效
甬派旗袍匠人看宁波人着装变化
夏天蛇出没遇见马上躲 5月已接蛇警25宗
景美人更美扬州处处文明打造不淹不涝城市民齐点赞
江华:红薯映红了瑶胞好日子
走神连撞五车 交通事故频发
密云水库蓄水量11月19日突破20亿立方米
湖南安仁县全力缓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压力
上海交大队获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两项冠军
供电员工抢修8个多小时 290余户居民恢复用电
慈湖高新区召开省环保督察督办问题整改推进会
宿迁市总工会开展“免费送培训进企业”调研活动
福田、宝安、坪山3区租赁证明办理时间仅剩3天
最低3折起!四川一大波景区即将执行淡季价
首届跑友半程马拉松举行 全城动员为长马热身
北辰区全面推进民生保障事业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