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兢兢业业,20年砥砺发展,20年开拓创新,兰花产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在翁源县扎了根,发展到现在1.5万亩的种植面积、12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江尾成为了中国兰花第一镇,翁源赢得了“中国兰花第一县”的美誉!
国兰、洋兰并进,科研、生产并举,精品、大众并存,外商、农民并种……翁源县走出了一条兰花产业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供应量超过全国兰花销售量的50%,翁源兰花不但享誉全国,而且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翁源的兰花产业不但在当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赞许,成功获得了2018年第28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举办权,这也是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家级兰花盛会30年来首次花落一个县级城镇。
偏居粤北一隅的一个山区小县,为什么能够在兰花产业取得如此“惊艳”的成绩呢?
天时地利人和,兰花产业落地生根
1998年,台湾兰商张建帮经过考证后,来到翁源县仙鹤开始种植兰花,并一举获得成功,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台商和种植户纷纷来到翁源,种起了兰花,使兰花种植在翁源大地迅速成为一种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
冰洁高雅的兰花能在翁源迅猛发展,首先取决于翁源县先天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翁源县地处粤北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无霜期312天,森林覆盖率71.8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翁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兰花资源也很丰富。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鉴定,翁源现有野生兰科植物22种,如:拟兰、苞舌兰、大序隔距兰、兔耳兰、春兰、建兰、石斛等,特珍稀濒危种有拟兰,珍稀濒危种有8种,如:石斛、钩状石斛、花叶开唇兰等。
其次,取决于翁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兰花高雅、圣洁,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文化,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兰花的生长不仅需要非常合适的土壤、空气、温度、湿度这样的硬环境,更需要一个懂得珍惜、呵护和欣赏的人文底蕴深厚的软环境,翁源优质的土地以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文化传统和今日朝气蓬勃的文化氛围,正好满足了兰花生长的软硬条件,人们懂兰花、爱兰花,精心培育、倍加呵护,不仅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培育的新品种不断增多,让海内外各地的爱兰之人趋之若鹜!
政府因势利导,兰花产业日益增大
翁源兰花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冠盖全国,是与翁源县委、县政府的倾力扶持密不可分的,而园区发展模式,更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翁源县委、县政府敏锐地发现和把握到了兰花产业在翁源发展的优势和前景,决定因势利导把兰花产业作为当地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来抓。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决定成立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园区规划面积5万亩,为一区多园模式,分区布局在江尾、坝仔、周陂、官渡、龙仙5个镇。目前已建成园区规模近3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兰花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效明显。翁源县将该园区的产业定位集中于花卉产业,出台了《广东(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翁源核心区产业发展意见》,并制定了园区发展规划。
作为个体的种植户发展兰花产业,在租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都会遇到不小的问题和挑战,这也是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个普遍难题,园区模式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翁源县政府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每年从县本级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门用于配套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项资金2.3亿元,集中解决园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问题。其中,平整土地1万多亩,建设生产用房90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6000多平方米、现代化温室棚房600万平方米,大棚建设面积在全省名列前茅,这对许多缺乏资金的种植户来说无疑解决了大问题。
园区管委会作为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管理主体,具体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园区企业。园区按规划逐年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掌握发展主动权,现共流转土地3万多亩,带动周边地区流转土地25万多亩,土地流转比例达80%以上,然后再由园区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省心省事。此外,园区还引导成立了翁源兰花协会,成员有132家。兰花协会充分发挥协调联系作用,集中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市场拓展、农资团购、育苗供苗等业务,相互支持,抱团壮大,协会对产业发展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发挥了很多作用。
新时期新形势,兰花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景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或将逐步成为现实。那么,乡村究竟该如何振兴呢?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还普遍比较贫困,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高度重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根据多年来的扶贫经验来看,以捐款、送物品那样的“输血式”扶贫效果并不明显,贫困户返贫率较高,往往是帮扶单位一撤离,贫困户“涛声依旧”。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始探索实行“造血式”扶贫,即“产业扶贫”,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兴旺了,意味着农民的“钱袋子”要鼓起来了。而承载这种产业的,目前最流行的模式就是“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它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产业化思维一旦在田野阡陌之中落地,必定会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翁源的兰花产业其实已经显示出了产业带动的作用,翁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大显成效。园区解决了15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长期工人可实现月工资3000-4000元。通过土地流转拉动园区的地租由原来的20-50元/亩上涨到300-1000元/亩不等。此外,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本地兰花种植企业达到200多家,带动了30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兰花种植效益较好,普遍达到50万元/亩的年产值。2017年产业园区亩均增效在1万多元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年均增速达20%。
此外,翁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花卉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兰花产业。现已形成十里兰花长廊,翁源兰花产业已稳居全国第一,享誉全国,产业特色鲜明。同时,他们还着力发展果蔬、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开辟了4个农业示范园,推动了翁源现代农业的发展,为老百姓增收创造条件。
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可以使特色产业发挥更大的效益,因此,他们一直在促进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发挥粤台园区的平台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效益好、规模大、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台湾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现代特色企业进驻园区。大力宣传推广兰花文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整合兰花企业个体电商,把兰花电商由“各自为战”转向“拳头效应”,加快形成兰花品种“研发-组培-种植-销售-展示”一条龙的兰花产业链,实现一产连二产、一产带三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可以预见,兰花种植这一特色产业必将为翁源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巨大贡献,并且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样板和经验。
怡湖山庄张伯勋:毅然返乡创大业
《阜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出炉
东部预约名额“库存足”,市民可放心预约
湘潭市食药监局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他们的到来丰富了双塘村孩子们的暑假生活
幽兰生岭南 清香飘神州——写在第28届中国(翁源)兰博会开幕之际
“李玉霞教育基金会”颁奖典礼在枣强县举行
临沂段淑君代表:严格规范早教机构 让家长更放心
沈报集团全媒体工作室在皇姑区挂牌
隆回县民政局扎实做好春节期间安全管理工作
女子虚构拥有房产,诈骗绵阳夫妻25万元被判刑
陕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向纵深发展
察违建拆除 听治理汇报 省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督导组来济
市水务局分期分批组织系统工作人员参观“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
全市第六届中职学校学生足球比赛圆满结束
宜宾市林业局干部职工走进临港 感受宜宾速度
九三学社张家界市四届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咸安区大幕乡屋场夜话解难题
关于集中处理查扣车辆的通告
一条安全带牵出6亿骗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