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足下” “鞋”众成城

2017年7月6日,在全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会议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四届四次会长扩大会议上,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宿州)荣获“中国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管理与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宿州市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在主动承接沿海制鞋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以制鞋产业作为城市化的支柱,以城市化作为产业发展的依托,园区高起点规划,产业集群式发展,构筑起宜居宜业宜人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2012年9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皮革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上海签订“安徽宿州-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四方共建协议;2014年9月2日,在中国皮革协会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八届皮业论坛上,我市被授予“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宿州”荣誉称号;2015年,以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在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步伐愈发坚定……
 
规划引导 鞋都顶层设计融合发展
 
制鞋这一传统产业如何在“新常态”下,摆脱原有的依赖路径,实现涅槃重生?地处中原腹地的宿州,将“产业”与“城市”这两个基因,注入到现代制鞋产业城的打造之初,全力吹响了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号角……
 
宿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濒临沿海,背倚中原,是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汇区,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最先承接区。京沪高铁、京福高铁、郑徐客运高速铁路和陇海铁路、京沪铁路、宿淮铁路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铁路网;京台高速、徐明高速、济祁高速、连霍高速、泗许高速形成了“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通江达海、北上南下、连东贯西,奠定了宿州的枢纽位置。
 
2009年9月28日,全球排名第二的鞋业巨擘——百丽鞋业在宿州奠基开工。引进产业龙头,仅仅是宿州抓住新一轮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新机遇的序曲。
 
取法上者,仅得其中;取法中者,仅为其下。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的决策,避免了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企业单一的位移和产业的简单复制。在鞋城的建设中,坚持多维度推动产业发展,以打造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产业新城为发展目标,高位承接国内外龙头鞋企和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特色中小品牌企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协会招商,整体承接沿海制鞋产业集群转移,大力延伸产业长度,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坚持纵向上下游衔接、横向多元化发展,有序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形成了从整鞋生产、鞋材配套、鞋机装备到人才培训、研发创意、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循着改革的思路,宿州没有跑马圈地,而是依托宿州区位交通、资源市场、综合成本等方面突出优势。政府引导建设,产业、社会资金共同推进。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由政府投资对鞋城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共同开发建设,并实行统一管理,从而营造出了优越的创业环境、产业环境、人居环境,为入驻的制鞋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鞋城按照“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复合、保障完善”的原则,同步完善园区的城市功能。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一站式综合教育体系,综合性医院、大型商贸区、市民广场、社会福利院等配套设施已启用和逐步完善,满足鞋城产业工人对住房和生活的需求,达到“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2016年鞋城重点建设的鞋材交易市场基本建成并启动招商工作,运营后园区内企业生产原料可基本实现就地采购,降低原材料采购物流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建人力资源市场,推行“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智慧就业,有效解决园区招工、就业两难矛盾;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创业园内的标准化厂房一期及室外配套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园区内路网续建工程已完成,真正做到六纵九横的空间格局全贯通。
 
产业配套完善,促进产业聚集。今年以来,创业园华东、华欧、巨成3家企业自行组建北邦物流公司,实现了宿州至温州鞋材和成鞋的专线运输,完成了园区企业物流需求的第一次自身配套;百大农产品物流中心二期名特优专业市场项目开工建设,三期鞋业小街项目年底开工,综合配套将更加完善。
 
宿州鞋城的制鞋产业链在不断发展完善,从皮革等原材料加工,到鞋材配套生产,再到专业的鞋材市场;从一般生产性工业园区,直至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将园区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人为本 圆产业工人“城市梦想”
 
鞋城始终坚持“建设产业基地、打造产业新城、培育区域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产业集聚化、人口集中化、功能复合化、保障完善化”的原则,以城市整体规划为引领,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纽带、人口为支撑,促进产城互动互融,探索出一条制鞋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宿州鞋城总体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共分为制鞋生产区、生产配套区、中心商贸区、商住综合区四大功能区。鞋城建设伊始就把交通路网、供水保障、供电通讯、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先行一步,快速推进,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基本平台和基础保障,为产业城后续建设和综合开发创造条件,统筹推进产业城住房、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商贸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先后规划建设了3个千亩园小区和3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可满足20万产业工人的住房需求。2015年9月,坐落在鞋城的宿城一中南校正式开学,近500名来自在鞋城生活工作家庭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
 
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就业、户籍、入学、医疗、养老等吸引劳动力的政策,一方面为鞋城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务工资源,另一方面圆了务工人员“在园区上班,在城市安家”的梦想。
 
对众多制鞋以及关联产业的企业而言,现代制鞋产业城代表着这个产业一个崭新的高度。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厂房森林”,这里还有逐步完善的整体配套设施和资源整合设备。尤其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这些人气的聚集、政企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企业发展的必需阳光和空气。
 
鞋城管委会全方位宣传鞋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招工氛围。通过开展乡企对接、村企对接活动,大大提升了鞋城的知名度。在县区乡村繁华地段设置企业招工宣传广告牌,有效传播了鞋城企业的招工用工信息,力争使鞋城招聘信息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得求职人员踊跃入企就业。
 
瞄准市场,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鞋城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类人才全面了解园区内企业招工政策,让“用人来鞋城、就业找鞋城”的观念深入人心。定期在乡镇集市设立招工报名咨询点,发放鞋城企业招聘宣传单,同时组织企业定期参加市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活动,2017年以来鞋城企业新入职员工达5000余人。
 
瞄准高校,招揽紧缺和优秀专业人才。鞋城主动加强与高校、技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采取“小批量、高频率”的招聘方式,先后带领鞋城内42家企业,走进宿州学院、宿州技师学院等高校进行招聘,为推动鞋城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创新人才市场服务平台,建设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园人力资源市场。鞋城管委会与宿州市人社局共建宿州市第二人力资源市场(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园人力资源市场),推行“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智慧就业,通过就业网站、市场现场、移动终端三大信息平台,为企业单位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招聘服务,为百姓提供随时随地就业服务。2016年,鞋城又创办“鞋城大讲堂”,开展培训活动,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以“传播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为宗旨,有针对性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部交流”等方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为企业领导层、管理干部、车间班组长、一线工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求知求新”的平台。而企业白领和蓝领的生活也是时时精彩,丰富的园区文体活动逐步成为产业文化的核心内涵载体,展示了鞋城吸引企业入驻、员工就业的无穷魅力。
 
“鞋”众成城 制鞋版图烙下“宿州印记”
 
鞋城肩负制鞋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和提升城镇化品质的责任。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数以千计的优质企业纷纷拥抱现代制鞋产业城,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产业工人聚居在此,高品质的硬件配套在此建设,很多优惠政策到此倾斜,高质量的服务渗透到鞋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成为了现代制鞋产业城的背后勃勃不息的发展力量。
 
从2010年到2016年,园区皮鞋产量由210万双发展到3400万双,增长了16倍;年产值由3500万元增加至44.62亿元,增长了127倍;利税由1550万元增加至7.3亿元,增长了47倍。目前,鞋城园区整鞋企业由5家增加至26家,制鞋及鞋材规模以上企业由15家增加至38家,出口企业由1家增加至10家。成鞋的品类由百丽、康奈的皮鞋拓展到军鞋、休闲运动鞋、冷粘鞋、注塑鞋等;产业链由原先单一的整鞋、鞋材产业延伸到纺织、亚麻布生产、休闲服饰、制鞋机械制造、自动化鞋机制造、运动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如今的宿州鞋城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鞋产业基地,是安徽省为数不多的“中字头”特色产业园区,在中部制鞋产业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
 
“未来五年内,培育壮大鞋服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鞋服企业落户宿州鞋城,将园区打造成为年产值500亿元,税收20亿元,用工10万人,四上企业达到300家的全国重要制鞋产业基地。”展望未来,鞋城管委会主任程乃跃言辞铿锵:在中国的制鞋版图上,必将深深打上宿州制造的烙印,谱写中国现代制鞋产业的精彩华章!

邮管局|开展机关党支部达标创建活动
市交委落实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交通建设审批压缩至90日以内
市渔业船舶检验站深入托县开展渔业船舶检验登记工作
采取措施尽快修改完善自然保护区确界方案
市司法局组织党务干部到市法院、市公安局观摩学习
始于“足下” “鞋”众成城
【畅行高速公路 共话改革发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三大视角看天津红利
市审计局经责一处布置2018年工作
南宁市举行食品安全社会义务监督员、咨询员、观察员聘任仪式
市运管部门“四个提升” 加强汛期暑运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中东欧16国知名展览和艺术节将落地成都
高质量建设文化长廊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一段”
我市召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动员部署会
北城河两岸6月底繁花似锦 设计雨水花园等共享板块
认过眼神,你就是我要抓的毒贩!为什么我却没有追上去……
肇源鲶鱼沟:原粮进场忙加工新米装箱赶订单
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关于购买社会组织综合协助服务项目的招标公告(第二次)
古冶区分局积极开展环保宣讲引导企业守法经营
“只要道路干净,累也值得” 新晃贡溪镇69 岁妇女投身社会公益岗
上林县培育致富带头人经验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