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是杨大夫?我是慕名而来找她看病的。”“听说杨大夫是眼科方面的专家,我的朋友推荐我来找她。”……在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诊室,来就诊的患者常常这样说。
患者口中的“杨大夫”,就是眼科主任杨秀慧。这位身材娇小,一如她的名字一样,秀美聪慧的女医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微笑迎接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耐心询问病情,仔细为患者检查,给出合理的治疗意见,认真细致地进行相应治疗,为眼疾患者消除痛苦,竭尽全力守护光明。
执着追求光明事业
为什么做眼科医生?杨秀慧坦言,是缘于大学期间读过的一本书——海伦·凯勒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她被主人公的故事深深打动。光明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自此,她便立志要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1998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当别人都争先恐后地去内外妇儿等大科室时,杨秀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眼科——这个在人们眼里“综合医院的小科室”。到了眼科,在做好工作之余,杨秀慧不忘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更好地服务患者。
2009年,她获得了前往北京同仁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在这段时间,杨秀慧跟随眼科界泰斗——王光璐教授学习,对此她十分珍惜。王光璐教授一周出三次门诊,每次出门诊都会有许多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常常从早晨忙到下午。杨秀慧非常珍惜每一次跟王光璐教授出门诊的机会。每到出诊日,她总是早早就出现在门诊,先把患者看一遍,根据患者提供的病情信息,加以整理,然后把检查到的阳性体征记录下来,把自己的初步诊断写上去,教授再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杨秀慧的诊断信息进行判断,并耐心讲解指导。其他时间,杨秀慧也没有闲着,跟着教授学习眼科专业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探讨疑难病例,参与临床治疗……在北京进修学习期间,杨秀慧的医疗技术和知识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北京同仁医院学习回来,杨秀慧便开展了眼底荧光造影技术、眼底激光技术等。随着对前沿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临床的历练,杨秀慧逐渐在眼科界崭露头角,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肿瘤协作组成员。
及时救治眼疾患者
眼科虽然不像其他科会遇到生死攸关的危险情况、出现惊心动魄的抢救场面,但经常会遇到一些急症,需要争分夺秒诊治,能早一点为患者诊治,就多一分治愈的机会。而每每出现急症,需要杨秀慧参与诊治时,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往医院,出现在患者身边。因为爱人在外地工作的缘故,为了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身为母亲的她也曾把年幼的孩子锁在家里。
“杨大夫,有个外伤病人,眼部伤势严重,出血很多。”一个寒冬的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杨秀慧从睡梦中惊醒,伤情就是命令!她顾不上正在熟睡的孩子,边穿外套边走出家门。冬夜,寒风呼啸,像刀子一样吹在脸上,特别冷,但那时的她却心急如焚。顾不上天冷和害怕,杨秀慧边跑边拦出租车,急匆匆朝医院赶去。当她到达急诊室时,值班医生刚给患者做完ct,结果还未出来,患者的鲜血已染红厚厚的纱布。杨秀慧一刻也不敢耽搁,赶忙带上手套开始缝合。由于不知道伤者颈椎是否骨折,她不敢让伤者挪动体位,就半蹲半跪在推送伤者的平车前,为其缝合伤口。缝合完毕,她才感觉膝盖生疼,腰酸得直都直不起来了。这时,同事告诉她,她已经全神贯注地干了将近40分钟。看着患者伤口缝合完毕,眼球也并无大碍,那一刻,杨秀慧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处理完急诊,回到家门口,拿出钥匙,杨秀慧却发现怎么也打不开门,她想一定是孩子醒来害怕将门反锁后又睡着了。果然,没过几天,她看到了儿子写的一篇日记,“那天晚上,听见妈妈接电话要去医院,我就装睡,妈妈走后我把门反锁,害怕外面吹口哨似的风声,戴上耳机听音乐,不时地出现幻觉,好像有黑影从窗旁闪过,于是琢磨着,黑影一旦闯进来,就用奥特曼的超能量去对付……”读着孩子稚嫩的文字,那一刻,杨秀慧泪流满面,心中满是愧疚。“医生这个职业注定了我不能给儿子足够的呵护和陪伴,但救死扶伤的神圣也影响和感染着儿子,让他比同龄人更懂事、更坚强。”杨秀慧说。自那以后,她发现儿子在每个窗台上都摆几个用细绳连起来的健力宝瓶,每晚睡觉前总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还偷偷地在自己枕头下藏了一个大扳手。回来度假的爱人逗他:“儿子,你是不是独自睡觉害怕,又怕我们笑话你胆小?”孩子红着脸嗫嚅道:“是怕妈妈发现我害怕,去了医院老牵挂我,分心,做不好手术。”听完儿子的话,杨秀慧眼泛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感动。
耐心沟通获得认可
作为医生,掌握着医学知识和技能,但如何让患者相信自己,接受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和耐心十分重要。杨秀慧深知这一点,她总是把患者当作亲人一般,耐心细致地沟通交流。
杨秀慧记得,在工作中,就遇到过一位老大娘,双眼白内障,其中一只眼睛失明多年,瞳孔小、晶体过熟、手术难度大,光感也不确定。子女带着老人走了几家医院,医生都认为失明的眼术后效果不会好,建议为另一只眼做手术,但老人认为,还有一只眼能看个人影,万一手术失败,人影也看不见了,便拒绝了医生做手术的建议。子女不甘心老人只看个人影,经人介绍到四院门诊找到了杨秀慧。杨秀慧为老人反复检查,发现那只失明的眼睛光感还是有的,便建议老人做手术,但老人却执拗地表示:“别人都说不能做了,做了也白做。”
杨秀慧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把老人当作亲人一样,开始打着比方反复给老人讲眼睛的结构和功能,讲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我的经验和检查结果,复明的希望有百分之七八十。如果您是我母亲,我一定让您做手术,不让您在黑暗中苦度余生,您要相信医学、相信我……”杨秀慧的真诚和耐心逐渐消除了老人的疑虑,终于同意手术的建议。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摘开纱布的那一刻,老人迫不及待地走出诊室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竟然独自迈着小脚大步向前了。检查视力0.5。“原先看不见的眼睛能看见了,反而另一只眼看不清了,下个月也把这只眼睛做了。”老人激动得喃喃自语,“如果早点遇见杨大夫就好了,就不会‘白瞎’这么多年了。”“这下也不需要做思想工作了,自己就要求做了。”老人的儿子在一旁感慨道,“手术五分钟,术前沟通两小时。手术五分钟的医生不缺,如此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耐着性子跟患者谈话两小时的医生却不多”。
做了多年眼科医生,杨秀慧深知,眼睛给医生提供了查看患者全身血管和某些疾病的窗口,可谓小眼底、大世界。因此,她在做每一次眼底检查包括例行体检时,总是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不给患者防病治病造成任何延误。
在眼科工作岗位上干了20年,杨秀慧用微笑暖人心,以真情待患者,努力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让更多的患者重见光明,让更多的家庭重现欢笑,这是杨秀慧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也是她终身不变的追求。
三亚以严督实导推动专题活动深入开展
济宁信用助学贷款开始申请 普通本专科学生最高不超8000元
南通3平台入选省制造业“双创”示范
李文辉:跨界把白芨种成“真金白银”
临沭县党史委开展“铭记党史增强党性”教育活动
守护光明 珍藏微笑
全面排查食品领域安全风险
杨浦区长白新村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召开体育团队迎春座谈会
北票市第一届户外全民健身大会举行
抚宁区召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动员会
宜君:苹果货车侧翻 干群联手施救
世界杯火热进行 博彩平台良莠不齐
十二届湘潭市委第五轮巡察全部进驻
苏州市委常委召开会议
邹城市快推健康邹城建设进程
一头黑猪要搅动起餐饮“全新物种”
太湖度假区开展“提标破难、加快赶超、走在前列”专项活动
市旅服委检查组到台儿庄区检查行业扶贫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工作
一起来走路吧 上百万人次打卡这条登山健身步道
薛海涛调研科技馆并走访看望市政协科技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