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驻足观看《福建文化记忆》专题片。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顾伟
今年4月22日至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不少市民到现场“尝鲜”。人们发现,主会场播放的是由福建省图书馆与海峡卫视联合制作的百集纪录片《丝路百工》。由于它记录了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一百种工艺,很受市民关注。
除了纪录片,市民在首届数字峰会现场还可通过落地大屏观看《福建文化记忆》专题片,阅览多媒体电子书,戴上vr设备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或欣赏福建魅力文化,这些活动的承办方均是福建省图书馆。大学生小黄告诉记者,“本以为图书馆只是看书的地方,没想到还有如此丰富的影像画面,这些影像资料留住的是那些离大众渐行渐远的文化背影。”
中国早期的影像史料十分匮乏,能够进入图书馆,成为大众文化资料的非常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影像资料作为传统文献资源的重要补充,逐渐纳入图书馆的馆藏范围,一些图书馆还开始自主采集“地方记忆”资源。福建省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组织了一支“福建文化记忆”资源采集团队,从事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现有成员10人,平均年龄34岁。这是一支充满朝气,积极进取的团队。
“福建文化记忆”是集图片、文字、影音等载体为一体的福建地方特色文化专题资源数据库的总称,内容涵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畲族文化、闽都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品牌。经过几年实践探索,福建省图书馆将“福建文化记忆”资源数据库建设选题确定为:以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优先抢救记录我省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技艺与现象。
“福建文化记忆”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因而在收集和拍摄过程中需兼顾资料的观赏性、史料性、学术性,根据需要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和数据库,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福建省图书馆已建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地方特色文化电视专题片和数据库。项目负责人王其标介绍:“十年来,我馆经文化部批准立项的地方资源建设项目共有39个,完成了32个共计363集的电视专题片,其中包括闽都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寿山石文化》《船政文化》《老艺人》等。”
今天,许多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福建文化记忆”做的是弘扬和保护工作。它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越来越高。王其标说:“挽留正在消逝的文化现象,抢救正在流失的记忆资源,是我们正在做的。身为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尽可能地记录下当代的文化历史,让后人在认知过程中客观地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这是‘福建文化记忆’的价值所在。”
推进生态安葬 促进乡风文明
湘潭市委、市政府致全市护理工作者的慰问信
市国资委召开监事工作联合党总支成立大会
靖州:烹饪培训送下乡
市环卫处多措并举提升群众满意度
省图打造“福建文化记忆” 用影像留住文化背影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刘曙光到潍城区调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分享心中的大观观城 有机会当市博物院荣誉馆员
“心灵成长”为中华崛起而成长——“哈尔滨讲坛”走进中国人寿
我市开展“除险安居”三年行动
市委第五巡察组向市外侨办党组反馈巡察情况
中共黑河市委召开六届28次常委会
长兴县和平镇:家门口享优质医疗服务
合肥市公共法律服务网在市政务服务旗舰店首批上线运行
市领导到市属国有企业调研深化企业改革工作
江海区监察委员会成立 坚持服务大局提升监察效能
衡阳火车站将试推“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积分服务
三代同台诉说信仰故事 创意“公益银行”记录善德之心
2小伙网上出租虚假低价房源 已有20多人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