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蜀冈古城址“北门”延续1500余年 为大运河文化带增添了新内容
扬州网讯(记者 陶敏)继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战国至南宋)后,扬州蜀冈古城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昨天下午,记者从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上获悉,去年主要是确定该古遗址有门道,今年全面发掘之后,解明了门道的形制、时代、沿革、废弃等谜团。根据考古发掘,该遗址前 后延续1500余年。
昨天,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市文研所、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局等单位的考古、保护、建筑和规划专家应邀参会,对考古成果进行科学认定和评价,也为下一步全面科学保护扬州城遗址、积极推进扬州城遗址的展示和利用提供智力支持。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队长、研究员汪勃介绍了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展,该遗址前后延续1500余年。该遗址的考古发掘,明确了汉晋南朝广陵城“北门”之所在,为广陵城沿革变化的逐渐解明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此次城门遗址的发掘为隋江都宫玄武门位置的探寻提供依据;南宋堡城北门遗址的存在,再次说明南宋时期在修筑宝祐城之前曾经使用并修缮过宋堡城。
专家认为,该城门遗址的发掘为扬州城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展示带来了重要契机,为进一步探讨蜀冈古城特别是隋江都宫的布局和沿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和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增加了新内容。有专家建议,可以将这处古遗址原址回填保护,展现城墙遗址的风貌,并在合适的场所采用适合的方式向老百姓展示、解读,使人们感受到古城扬州厚重的历史。
【深度解读】
最新成果
蜀冈古城址“北门”延用1500余年
为隋江都宫玄武门位置探寻提供依据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扬州城始建于春秋末年,经汉至隋在蜀冈上建有城池,唐代扩展到蜀冈下,经宋、明、清历代有不同形式的改筑,一直沿用至今,仍为现在扬州城的核心区。
扬州城遗址先后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名录、国家考古公园遗址立项名录、大运河申遗后续名单,由社科院考古所、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文物部门三方联合组建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开展扬州城址的考古工作30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前几年新发现的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战国至南宋)角逐“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昨天下午,扬州市文物局组织召开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公布了蜀冈古代城址上的重要考古新发现。汪勃介绍,根据考古发掘工作进展,该遗址前后延续1500余年。考古发掘明确了汉晋南朝广陵城“北门”之所在,为广陵城沿革变化的逐渐解明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隋江都宫玄武门位置的探寻提供依据。
探秘推测
这座城门一直都有马道楼橹
汉代到南宋位置基本没有变化
其实,早在1978年,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在蜀冈古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开展的考古发掘中,就找到了夯土城墙及有“北门”“城门壁”“北门壁”文字的城墙内侧包砖墙。那么,文字砖中所指的“北门”到底在哪?去年七八月份,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原来探沟的基础上继续发掘,并解剖发掘至夯土城墙的底部,然后向四周扩方。
考古专家介绍,2016年以来,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对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去年主要是确定有门道,今年全面发掘之后,解明了门道的形制、时代、沿革、废弃等谜团。”
考古专家表示,目前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考古发掘的面积有1900平方米,既往发掘结果证明,汉广陵城的东北部分可能始建于西汉时期,此次蜀冈古城北城门遗址的发掘进一步明确了北城墙东段汉代夯土墙体之下没有更早的城墙遗存;而且,这处城门遗址位置从西汉直至南宋基本没有变化,只是门道渐次抬高;门道北口较之门道南口变化较多,门墩的厚度、马道的宽度和长短有所变化。东晋至杨吴时期略向门道中部内弧的边壁底部立面的下半部分保存较好;杨吴时期的门道北口南移,与后来的南宋门道北口基本在东西一线上;结合扬州城南宋时期其他的城门的形制,推测该门址中南宋时期的城门当为拱券门洞。另外,该城门为蜀冈古城北部的防御重点,从第一、第三、第六期遗存中均有马道且有大量瓦砾堆积的情况来看,推测该城门应是一座一直都有马道和楼橹的城门。
虽然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还未结束,但是,根据目前呈现出的“历史密码”,考古专家表示,该遗址的形制已经基本明朗,例如,汉代至杨吴时期的门洞边壁平面形状基本呈直线状;杨吴时期门墩外侧与城墙外侧线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不再凸出城墙;南宋时期门道平面形状有些变化,即将门洞靠外侧的部分边壁内缩以收窄外侧部分门道,用凸出来的外侧部分的包砖墙边壁来遮挡住门枢石。
同时,考古专家表示,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史料记载,该遗址是在南宋时期废弃的,因为到了南宋,贾似道取宋堡城西半段修筑宝祐城,东半段的古遗址在这之后就废弃了。
专家观点
反映南方城市因地制宜城建技术
建议尽可能扩大门址发掘面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在论证会上说,扬州建城历史悠久,历代城池层层叠压,城建技术和水平在中国古代同时期城市中具有独特的一面。历经30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基本廓清了扬州古城池的范围、布局和沿革。近年来,扬州城遗址考古勘探手段不断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做出了示范和引领,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考古发掘不断取得突破,特别是各时期城门、水门遗址的发掘,考古学界的专家一直给予关注,充分表明了扬州城址考古工作的重要地位。
在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遗迹时代跨度长,结构清晰,遗迹丰富,叠压关系复杂。汉至宋不同时期城门遗迹较好地反映南方城市因地制宜的城建技术,综合再现了1500多年的城建历史,是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第一期汉代城门遗存是城门营建最早,保存最好的一期,非常有价值;第三期遗存疑似拱券城门遗迹,非常重要,需要在今后的考古工作进一步确认。
专家们建议我市文物部门在保护好各期遗迹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门址的发掘面积;由于遗迹现象特别复杂,建议选择重要区域进行局部解剖,进一步理清各期遗迹现象和性质;鉴于遗迹的重要性和保存状况,建议完善发掘遗址保护措施,为进一步发掘提供便利条件;尽快组织编制保护和展示方案。该遗址最终如何保护与展示,还需要考古发掘结束后再做决定,本报也将继续关注。
贵州财经大学欢歌笑语迎新生 展现财大风采
九三学社龙岩市委举办2018年暑期读书班
市局专项督导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
“群众评议团”为就业创业服务“只跑一次”献策
交替季节 小心“秋乏”
蜀冈古城址“北门”延续1500余年 为大运河文化带增添了新内容
市教体局开展"春天读书"活动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天梯引水
微视频 | 22国青年说“一带一路”
鸡西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召开运政执法工作交流座谈会
智慧城市与景观照明 发展论坛在沈举办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聘任旅游规划社会监督员的通知
“五彩援疆路”——《金色的数字》
信长星来滁州调研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基本构成 管好“养老钱”“救命钱
市教育局与陕西师范大学签署教育实习合作协议
翔安医院年底部分投用明年全部投用 届时将新增床位1000张
舟山市春茶生产现场培训会在普陀区举行
南昌县:部分城区禁燃
徐闻积极支援海口客流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