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刚在管理中药材幼苗
近年来,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发展中药材产业,帮助当地村民脱贫增收。如今,大林村已建成一座现代化、标准化的中药材育种大棚,不少贫困户利用闲置荒山、房前屋后空地种上了中药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看好发展前景
建成育种大棚
“有次乡上组织我们去考察,我首次接触到中药材种植,认真听了育种、栽植、管理等环节的讲解,当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就开始思考……”大林村四组组长熊德刚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中药材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好。
2014年,在熊德刚的牵头组织下,大林村四组5户16人联合成立了永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展中药材家庭种植,为大林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临市场药材种苗贵且品质不高的问题,熊德刚萌发了自行育苗的想法。
说干就干,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种植,成功培育了石斛、白芨等幼苗。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在技术较成熟、市场前景好的基础上,合作社社员们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决定建培育大棚,将产业做成标杆、示范。
发展需要资金,钱从哪儿来?
在石棉县级科技部门、永和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石棉县相关部门支持9万元、社员集资9万元并投工投劳,建成一座现代化、标准化的中药材育种大棚。
目前,大棚已累计出产石斛、白芨、重楼等幼苗430余万株,总价值超过500万元。
在川农大专家的指导下,村民们还突破了自行培育移植室外的技术难题,这些幼苗已成功移植到流转的65亩林地进行规模种植,待出售时价值可达3000万元左右。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村民脱贫又致富
大林村是贫困村,有贫困户64户,大多数群众致贫的原因都是劳动力不足或身体残疾,也有因为缺乏水资源,黄果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等原因。
熊德刚在发展产业项目致富的同时,还不忘乡里乡亲。
在修建大棚时,合作社聘用了3名贫困群众务工,并提高待遇标准,依照100元的标准按天结算,直接增加其现金收入;在中药材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长期务工岗位18个、临时务工岗位8个,并长期聘用2名贫困户,月均增收1500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已有21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4户)利用闲置荒山、房前屋后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近百亩。
由于中药材种植见效慢,村民们又开始进行中药材盆景种植。
“利用庭院发展中药材,不仅利用了空间,绿化了环境,又有了经济收入,以前卖50元一盆的黄草,经过设计变成盆景就能卖200元,既可以观赏又有实用价值,一举多得……”目前,盆景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大林村四组最“时髦”的事情,家家户户都有几十盆。
“现在的收入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今年63岁的熊宗军,昔日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传统种植业为主。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熊宗军成为了村里最早脱贫增收的贫困户之一。
如今,熊宗军家的“熊氏庭院”,已成为村里脱贫攻坚的亮点。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林村甚至永和乡的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不少客人纷纷前来参观,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宽广道路……
李明雪 张李平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明溪县多措并举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息烽县新华社区开展“无毒害”禁毒宣传及隐患排查
淅川县寺湾镇中心学校:精细化管理促学校发展
冰火两重天!新彩苑住宅销售火爆 商办公寓遭冷落
省统计局督查隆回经济普查工作
中药材“香飘”脱贫增收路 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脱贫增收
新时代“枫桥经验”七大工程亮点看过来
履职责 强措施 优服务
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专题会召开
“我们流汗,只希望大家出行平安!”
即墨区:张军会见中国铁建客人
中行开封分行2018年一季度经营分析暨“开门红”表彰大会举行
欢天喜地庆丰收 脱贫攻坚奔小康
方便火锅成“新宠”不能光图方便忘了安全
长沙交警发布2018年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分析
大南街小学在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中获佳绩
文瀛湖办公楼驻楼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偷拿女网友手机转走现金4万多
张华镇闲散地治理增收又添景
以总书记关怀鼓励为强大动力推动贾汪转型真正实现“贾汪真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