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怀化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如何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和“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总要求,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积极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近期,按照省委大调研活动要求,我带领有关部门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革命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对于怀化而言,更应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近年来,怀化市逐步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力度,农业产业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2017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30家、农民合作社达5545家、家庭农场达182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376亿元。洪江市、麻阳、溆浦和靖州等入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县;通道、新晃和辰溪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新晃形成了以黄牛、龙脑樟、优质蔬菜等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沅陵形成了碣滩茶、水产养殖等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洪江市形成了以优质果蔬种植加工、乡村旅游等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特别是新晃绿丰现代蔬菜文化产业园和怀化(鹤城)九丰现代农博园,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但调研中发现,目前该市农业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产业同质化严重,全市15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产业体系基本雷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仅2家;产品附加值低,70%以上农产品直接鲜销,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仅占全省的2.5%;品牌影响力弱,农业品牌杂而多、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等。对此,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一县一特”“一乡一品”产业布局,培育壮大精品水果、优质稻、道地中药材、茶叶、竹产业等10大区域特色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专业县、专业乡、专业村。二是要加快科技创新,以怀化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加快落实《怀化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怀化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人才链、价值链“五链”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要加快产业融合,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聚集区和加工龙头企业,以一二三产融合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加粗。坚持农商农旅结合、“种养+”一体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庄、乡村旅游、生活体验等新型业态。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培育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快捷智慧的冷链物流体系。四是要加快品牌建设,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逐步完善优质稻、柑橘、茶叶、时鲜果蔬等主导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出台《怀化市知名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编制《怀化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名录》,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登记保护,积极培育壮大“碣滩茶”等一批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蝶变式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我们要顺应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4941公里,2017年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685公里;全市390.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切实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198个、土壤和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10成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项目215个,实施农网改造升级368个、农村危房改造1.8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使用普及率达到78.58%。通过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调研中发现,我们绝大多数村镇土地利用和建设规划不健全、不完善,乡村规划体系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全市还需完成1487个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还有24.0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需要解决;农村环保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大部分乡村没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农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低,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是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抓好“四化一改”工程。加强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二是要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继续实施1000公里高速高铁沿线绿化提质、1000万亩封山育林和1000个“秀美村庄”建设工程,加强植树造林、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湿工作,全面推进“水美怀化”特色小村镇建设,使乡村更宜居、更美丽。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规划体系,推行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三规合一”,推动村镇土地利用和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率达到50%以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筑风貌,彰显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着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近年来,我们注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全市建起了乡贤文化讲堂800多个,推选和培养新乡贤350余人。积极举办“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农家书屋、农村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但调研中发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农村优秀文化传承保护不够,挖掘和提升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综合文化服务依然不足;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急需加快破除,农村“人情风”“厚葬薄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问题依然严重,农村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下一步,一是要广泛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同创”活动,分类、分层推进,做到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提升,着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二是要深入挖掘全市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农村“非遗”项目名录,注重引入现代科学文明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作为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集中开展农村“人情风”问题整治,加大对农村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整治力度,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践行文明乡风。四是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欢乐潇湘幸福怀化”等活动,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着力推进乡村治理取得全方位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于怀化来说,只有农村和谐稳定,乡村振兴才具备现实基础,广大农民才能实现安居乐业。
近年来,我们全面实施向乡镇简政放权强化便民服务,全市各乡镇目前平均可办理事项达70余项,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步伐加快。大力实施“双培双带”“能人治村”工程,下大力气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1646个,农村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探索推广溆浦“互联网+人民调解”、通道“微信创安”、辰溪“乡贤调解新模式”等模式,投入4200余万元配套实施党务村务公开栏建设2455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互联网+监督”平台并网运行,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意调查全省排名由2014年上半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16年、2017年的第1位,怀化“三级一体”警务改革获得省委省政府首届管理创新奖,农村地区依法整治涉黑涉恶农村宗族势力、打击乡匪村霸地痞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新的进展。
但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向乡镇下放权力不彻底,一些基层组织保障水平不高,还有集体经济“空壳村”339个,收入0.5至4万元的村还有1527个,占比高达62%,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同时,农村法治建设进程滞后,全市尚有55个乡镇司法所“一人所”亟待清除、64%的村级综治中心未建成,农民群众法治意识不强,不孝父母、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气增多,等等。面对这些短板和不足,一是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五溪人才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在深化向乡镇简政放权、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过程中释放农民创业创新创造潜力。二是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强化乡村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治监督,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力量,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要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信访一体化改革和“三级一体”警务改革,落实“派出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一村一辅警”,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步伐,组织开展“十大平安”系列创建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四是要推动正风反腐向基层延伸,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督”工作,持续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风和日丽的农村政治生态。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推进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取得根本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87.07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6.0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0.8%下降到2017年的6.21%,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40元,“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但调研中发现,全市仍有26万多的贫困人口、2个深度贫困县和131个深度贫困村亟待脱贫摘帽,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足,今年上半年城乡收入比为2.94,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成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末梢,资源极为匮乏,全市尚有113个贫困村未实施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农村教师队伍、农村村医老化现象严重。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围绕“减”字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确保2019年全市整体脱贫摘帽。二是要围绕“均”字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以贫困县“芙蓉学校”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麻阳、通道两个深度贫困县医疗救助试点,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乡镇文化站、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七个一”和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围绕“增”字不断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政策性补贴四类收入为重点,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丰富“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中支持鼓励知识青年回乡创业。
采集数据 探索规律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全力保障进口博览会
陕西上榜全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前十位
青阳提高孤儿救助生活费标准
传统“酥月”又飘香
广州市农机监理所加强中秋国庆期间农机安全生产督查
推动“三农”工作的重大机遇——对怀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与思考
评审更好服务于政府治理中心发挥评审“免疫系统”功能
佛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激情一夏丨鑫磊森林湖音乐烧烤节完美落幕
泗县警方侦破特大网络贩枪团伙案
全川首创 资阳交警开设帐篷交规学习点
十堰举办环境保护舆情应对新媒体应用培训班 看专家怎么说
荆马途经道路坑洼、窨井低限?荆州市政整治保平安
文脉颂中华·如果国宝会说话|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常州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模式
舟山公益小天使一周岁了
“微山湖·古留城”电商扶贫公共品牌上线
井陉金柱村借力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了资产
洪江市科协支部召开2018年上半年组织生活会
罗佳明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