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开栏语
去年6月18日,十堰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以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谋划旅游大布局,推进旅游大发展,着力培育千亿级支柱产业。会议破解我市经济发展“产业不强、结构单一”困局,从重大认识、重大判断、重大目标、重大原则、重大布局、重大措施、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八个方面,对十堰产业转型和旅游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思想、凝聚了新共识、赋予了新使命、增加了新动能。
一年过去,我市旅游产业出台了哪些新举措、旅游市场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上马了哪些旅游项目、增添了哪些旅游新业态?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展示旅发大会一年来我市旅游之变。
大力发展旅游的号角已吹响,今年3月开园后游人如织的秦巴生态植物园就是具体落实的一个缩影。
秦楚网(十堰晚报)文/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张启国
古人云:“欲速则不达。”十堰旅游产业发展至今,各类景点不断增加,景区品质不断提升,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不断创新高,走出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而在发展过程中,方向的把握比发展速度更加重要。去年6月18日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为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要发展旅游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精细化。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旅游不仅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也是走出去提高阅历的好办法,更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机会。对于十堰来说,旅游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物质、精神、文化、健康、养生等诸多方面的感受,更是十堰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用这句话来形容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再贴切不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产业,它所包含的内容比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领域都广泛,几乎国民经济所有行业都与旅游业相关。
其次,旅游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把多产业、多产品、多业态广泛而深度地融为一体,有着“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蝴蝶效应和倍增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
同时,旅游是一个地方的城市品牌。旅游资源是一座城市自然、历史、文化元素的集合,是一个地方最具体、最现实的城市品牌。一个城市要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形成城市品牌,首推旅游。
对于十堰来说,旅游业是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从数据上看,2016年,我市接待游客4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60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产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因此,旅游是十堰最具增长潜力的优势产业、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最能促进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十堰未来发展的空间、经济增长的潜力、转型跨越的路径、培植新经济的首选都在旅游业。
作为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贫困区,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十堰占了5个;作为共和国工业“红色摇篮”,十堰一业独大的汽车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作为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武当山、丹江水,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迫切需要推介提升。十堰的市情,时代的发展,都指向了一处:这座沉寂已久的内陆山城,迫切需要实现转型升级。一时间,提振旅游并以旅游为抓手,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城市转型理念入脑入心,备受拥戴。
旅游发展的方向在哪里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我市旅游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景点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细,品质越来越高,游客数量攀升,城市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我市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产业不强、结构单一”的困局,破解这一困局的好办法,就在旅游上。旅游该如何发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为此,去年6月18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
而在大会召开之前,一系列调研活动已经开始。去年6月8日,市委书记张维国赴郧阳区调研旅游工作;13日,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工作;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武赴丹江口市调研旅游发展;17日,张维国率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考察团赴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西安市周至县周至水街考察学习旅游产业发展经验。
6月18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11位在家的市委常委、100余位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悉数参会。在大会上,我市提出,要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瞄准目标、明确定位、凝聚力量、强化措施,以战略思维和创新思路谋划旅游大布局,推进旅游大发展,着力培育千亿级支柱产业,努力把十堰打造成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十堰旅游业将开启产业强市新篇章。
会上,张维国明确了十堰旅游业定位,从重大认识、重大判断、重大目标、重大原则、重大布局、重大措施、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等八个方面,对十堰旅游产业作了全面部署,深刻阐述了“旅游即生活,生活即旅游”等一系列重要理念,明确提出将旅游业培植为千亿级战略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全面布局实施“两区三带”旅游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十堰打造成生态与文化双重崛起的 “东方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可以说,此次会议为十堰旅游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思想、凝聚了新共识、赋予了新使命、明确了新举措、谋划了新战略,吹响了十堰旅游产业发展冲锋号,奏响了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最强音,成为十堰旅游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次会议。
千军万马该如何发力
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反响强烈。根据此次会议精神,十堰市旅游委编制完成《推进旅游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迅速启动了《十堰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出台了《支持服务武当山旅游发展的九条意见》。
同时,十堰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以会议精神为指针,进一步明确思路,谋求发展措施,逐步行动起来。
武当山特区深耕全域旅游,全新推出“武当369”旅游品牌大ip,在道旅融合、深度体验、康养度假上引领转型。
郧阳区坚持“旅游活区”战略,成立了文旅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度旅游投资超过20亿元,创历史新高,旅游业态丰富,“视觉郧阳、味觉郧阳、感觉郧阳”建设提速。
郧西县率先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旅游投融资公司,设立5000万元的旅游项目专项资金,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工程的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统筹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竹溪县召开首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设立30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出台《关于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按照“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形象定位,大力实施“15315”战略,逐步形成以几个大旅游区为龙头,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主体,通过风景道体系串联起来的全域型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大旅游格局,全面打响“朝秦暮楚地 自然中国心”旅游品牌形象。
茅箭区出台《关于加快南部山区现代民宿业发展的暂行意见》,着力打造百公里城郊游憩带“点睛之笔”。
丹江口市依托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为统领,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策划举办以“春暖花开”、“夏日亲水”、“秋实硕果”、“冬归回味”为主题,包含23项旅游活动,打造“山水美如画·畅游丹江口”全域四季游活动品牌,构建四季旅游新格局。
打造千亿级旅游支柱产业,不仅仅是旅游部门在发力,2017年,全市各部办委局也积极投身十堰旅游发展建设中,出谋划策想办法。针对十堰旅游人才匮乏的现状,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组织专班深入调研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拟出台《十堰市旅游人才发展意见》;为培植市场主体,市财政局抓实有偿使用资金支持旅游企业小额贷款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和杠杆作用;为破解旅游用地瓶颈,市国土资源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用地政策精准支持十堰旅游业发展的通知》,落准落细落实旅游用地。
在旅游产业发展帮扶方面,农业、扶贫、环保、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等全面发力。
可以说,自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后,千亿级旅游支柱产业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标签”,十堰旅游发展的方向明确了。
方向既明,上下同欲。凡心所向,素履可往。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高屋建瓴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多次 “上台入镜”做十堰旅游形象代言人。市人大专题听取旅游法贯彻落实情况,市政协组织召开乡村旅游专题协商会,全市已有6个县市确立了旅游立县战略,3个县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在市“四大家”领导高度重视下,旅游产业定位已明、思路已清、目标已立,全市已吹响了旅游转型发展“冲锋号”,释放了旅游业突破发展的“最强音”。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全市旅游迈上支柱产业建设的快车道。


2018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
奶奶卖小米救患病孙女一事引关注 一天内收到善款12700元
湘西州向济南市民发“史上最惠旅游红包” 助推万人游湘西走进千家万户
龙海:海澄镇计划在5月份完成乡镇船舶识别号全覆盖
[崇州市]成都市心理健康周活动在崇州市启动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广元市文化资源挖掘妙招连连
城投水务进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供水保障指挥中心
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巡讲走进校园
《关于建设上海市企业服务平台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中央统战部调研组来杭专题调研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工作
四川发布地灾橙色预警 都江堰、彭州、邛崃区域提高警惕
“红盾春雷行动2018”新闻发布会
区长陈珍礼深入义井镇调研镇村“五项工作”
420只防干烧电水壶召回 遭缺陷产品打电话提供信息
舟山江海直达船型首制船接水仪式下午举行
好消息!舟山至浦东机场直达专线开通啦!
2018“缤纷四季 乡约夷陵”乡村游将于3月24日启动
一份中秋民俗游园会使用说明书
全县宗教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