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扬州斫琴师的创新故事在上海琴界引起了关注,上海卫视“创新360行”栏目对他进行了长达8分钟的专题报道《古琴的传承与创新》,让人们知道了扬州有王玉鹏这样一位热爱古琴的年轻人,扬州斫琴界的后起之秀。
“一把古琴有140多道工序”
斫琴重“悟性”,师法讲“开窍”。王玉鹏的斫琴成就,得益于长期从事古琴推广工作,他在与多名琴人面对 面的学习交流中,广泛收集用户反馈的第一手资料,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以求提高与创新。他曾拜福建省古琴研究会会长林边见先生、中国民族器乐创制改革家杨声先生、中国琴会副会长丁承运先生等多位琴学大家为师,博采众家,孜孜以求,在不断的交流切磋中完善自我。
王玉鹏首创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雷氏技艺对古琴内腔结构进行改造;又解决了古阴沉木烘干问题;还发明了无误差试音工具,大大提高了声音精度和匀度。他所斫制的古琴得到国内众多古琴名家的一致好评,并在许多大型演奏会上演奏。
“一把古琴有140多道工序,有选材、开料、划线、裁切、刨面板、斫腹腔、再擦漆、安装雁足、装琴弦等等。”
“再好的斫琴师没有好的材料,都斫不出好琴。”说着王玉鹏先生拿出一块看起来不起眼的木板,但这却是一块2000多年的木材,这对斫琴来说可是上好的材料。“一把古琴制作的周期在两到三年之间。因为每发一批灰胎,都要3个月到6个月之间,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复活失传数百年唐百衲古琴
得益于从小对古琴的耳濡目染,并长期从事古琴推广,如今传承了独到的斫琴技术,王玉鹏先生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对斫琴更加精益求精,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在斫琴技术上有了这样的首创发明——无误差试音工具。
“这个工具,可以做到古琴声音和做好灰胎之后的声音基本上相近,以此可以测量木坯的声音,也大大提高了声音精度和匀度。”王玉鹏先生介绍说。
这种先进科技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符合了王玉鹏的斫琴理念——当代斫琴,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适应现代审美。他先后制成了中国第一把金丝楠木古琴、复活了失传数百年唐代百衲古琴,被业界称为“玉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王玉鹏的努力,他斫制的唐人古琴得到了业界大师的赞誉,并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大赛中“中国制琴名坊”称号、香港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金奖、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大奖等诸多奖项。 鲍仁
市血站党支部积极开展2018年一季度党课教育
凤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
邵东县卫生计生局迅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的通知
我市顺利完成2018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高速公路 收费站、服务区通行保障工作任务
扬州斫琴师勇辟创新路 复活失传数百年唐百衲古琴
济南先行区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万钢龚正出席活动
长治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说明
崇左市领导在宁明凭祥调研督导“平安清明”安保维稳工作
深圳“不见面审批”服务引发热议,市民纷纷表示 “这样的政务新风让人点赞”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红色故事大家讲”演讲比赛
临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将大修农村公路逾350公里
大庆油田内部招聘
今年海陵实施18大类140个城建项目
颍泉区召开“接您回家”活动推进会
村支书53岁学电脑
绩溪县“紧锣密鼓”开展宪法主题宣传活动
2号线西延!S8线南延!南京这两条地铁获江苏省发改委批复
教师节,多个景区给老师送“礼”
连云港市召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协调小组全体成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