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尽管寒风凛冽,但萧县庄里乡黄山行政村的188户288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心里却温暖无比。当天,他们身披大红花,集中在与白土镇费村搭界的庄里乡北部的扶贫搬迁安置点领到了新房的钥匙。整齐划一的座座楼房、宽敞平坦的硬化道路、设施齐全的室内环境,展现出庄里乡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带来的新变化,也温暖着享受这一政策的每一名贫困群众的心。
黄山行政村由上黄、中黄和张庄这3个自然村组成,由于位于皇藏山区,交通不便、用水困难,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一直制约着该村的生产与发展。为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该村被列入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新村建设工作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建成的新村靠近正在建设的生态大道和高庄集,生活较为便利。”在采访中,萧县庄里乡乡长杨文亚对皖北晨刊记者说,这个项目总投资1641.6万元,一期工程占地37亩,人均建筑面积24.9平方米,目前已基本实现“四通五化”。此外,庄里乡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高标准建设黄山新村,让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以后,他们还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加村级文化活动设施。同时,积极为贫困群众找路子,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培训、户用光伏等措施,实现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这真是多亏党的好政策啊!”在现场,刚领到新钥匙的黄山村村民朱永红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新家的房门,看着室内宽敞明亮的生活环境,他不禁喜极而泣。
现年57岁的朱永红是黄山行政村中黄自然村村民,原先居住在百余平方的老式瓦房里的他时常“望楼兴叹”。曾几何时,他认为自己一辈子也住不上现代化的楼房、体会不到“城里人”的生活环境了。这下好了,这回他分到了六人间,可以举家迁入新居实现梦想了。“以前我们那的生活环境不行,3个村只有1条水泥路,一旦下雨下雪,出门都很泥泞,平时吃水也都是从家里拿着水桶到村头的井里挑水用。现在住上了新居,屋里安上了自来水,彻底和过去的那种生活告别了。”说到这里,朱永红的心情十分激动。
和朱永红的心情一样,看着眼前易地搬迁的新居,现年64岁的朱世龙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他的老伴和儿子相继去逝,目前一人生活的他还患有重病无法劳作,此次分到了一人房,让他又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说真的,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新房。现在不仅住上了,而且乡里以后还要带领我们脱贫致富,这让我感觉到以后的生活更有奔头了!”采访中,朱世龙对记者说。文/记者 张瑶瑶 图/记者 苏洋
云岩区:捧出一腔赤诚 共筑“富美乡村”
文县农特产品走进即墨古城年集
高县“三落实”护航校园食品安全
《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5月1日起施行
市供销社到扶贫点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并入户开展脱贫攻坚战大比武模拟访谈活动
萧县庄里乡黄山村: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隆林:“四个抓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城西安置点建设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前十月完成2807亿元
武陵源区人社局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增强业务能力 编纂精品名志
传统戏剧我来演 福建省60部中小学生戏剧作品在厦展开竞演
韩国专家来我市开展注射真菌制剂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
实验成功将在河源建立松材线虫病研究所
【两会一节】展示历史底蕴和文化创新 山水节开幕式将上演“桂林有戏”
淮北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
进企业解难题
公证行业服务承诺:40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张纸”公益活动走进上塘街道废旧报纸换绿植既环保又献了爱心
东兴区政府主要领导走村入户督导危房改造工作
市城管委与新闻媒体共商协作 多措并举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工作
互联网+农业:让农产品“出村” 让信息“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