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四个抓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城西安置点建设

    百色新闻网隆林2月2日讯 (通讯员 韦珺儒)近日,笔者走进隆林易地扶贫搬迁城西安置点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搅拌机的声音不绝于耳,工人们不顾天气寒冷,正忙着打地基、扎钢筋、砌砖块,施工场面热火朝天。
    隆林易地扶贫搬迁城西安置点是该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主要集中安置地,为有效推进安置点项目建设,让贫困山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过上幸福生活,该县着力抓好“科学规划、群众参与、强化保障、后续发展”四项举措,全力加快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项目建设。
    抓好科学规划这个前提。该县组织住建、扶贫、移民、国土、华隆公司等部门多次深入实地对集中安置点进行规划选址,并充分考虑方便群众生活、上学、就医等条件,对安置点内道路、绿化、亮化、广场、旅游商业区、停车区、儿童乐园、社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配套实施,确保群众搬迁后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抓好群众参与这个基础。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是受益者,也是主力军,搬迁群众作为搬迁主体,更要积极参与、自力更生。该县各乡镇按照部署要求多次召开群众会议,从前期的政策宣传、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楼层布局、房屋设计、公共服务配套,到后期的产业发展、劳动就业都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部分前期搬迁入住的贫困群众已在安置点从事砌砖、水电安装、场地绿化、保安等工作,月工资收入在2500至5000元左右,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
    抓好强化保障这个关键。一是组织保障。为推进项目建设,该县成立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协调专责领导小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包点责任领导和专门工作班子,落实责任领导和工作成员,更好的协调服务、督促项目建设。二是资金保障。该安置点计划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共3343户14569人(含同步搬迁)。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贷款、地方财政自筹等多个渠道,目前,资金到位88990.09万元。
    抓好后续发展这个支撑。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目标是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实施过程中,隆林将后续产业发展贯穿搬迁工作始终,做到安居与乐业并重。一是城西安置点旁的轻工业园区入园企业——昌隆服装有限公司、潮韵木业有限公司、隆林嘉利茧丝绸有限公司计划重点面向搬迁贫困群众招工共计179名;二是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专责小组与各乡镇对接,通过劳动服务公司面试招聘,向广东、福建等地的大型企业输送务工人员;三是积极与对口帮扶的深圳市罗湖区对接,联系到30多家省内外大型企业,于2月24至25日期间,在德峨镇和县城民族文化体育广场举办现场招聘会,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通过对搬迁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提高外出务工就业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
    隆林易地扶贫搬迁城西安置点项目于2016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4115万元,已建成26栋51个单元695套安置房,已建成的安置房基本能满足2017年约3109人搬迁入住的安置任务。市政基础配套工程及房屋装饰装修工程等正在加班加点进行施工。2017年12月28日最新交付300亩土地,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及冲沟回填。

文县农特产品走进即墨古城年集
高县“三落实”护航校园食品安全
《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5月1日起施行
市供销社到扶贫点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并入户开展脱贫攻坚战大比武模拟访谈活动
萧县庄里乡黄山村:易地搬迁“搬”出新生活
隆林:“四个抓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城西安置点建设
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前十月完成2807亿元
武陵源区人社局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增强业务能力 编纂精品名志
浙江省职工合唱大赛总决赛台州教师合唱团获金奖
韩国专家来我市开展注射真菌制剂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 实验成功将在河源建立松材线虫病研究所
【两会一节】展示历史底蕴和文化创新 山水节开幕式将上演“桂林有戏”
淮北市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受理”
进企业解难题
公证行业服务承诺:40项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张纸”公益活动走进上塘街道废旧报纸换绿植既环保又献了爱心
东兴区政府主要领导走村入户督导危房改造工作
市城管委与新闻媒体共商协作 多措并举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工作
互联网+农业:让农产品“出村” 让信息“进村”
新技术助推数字阅读发展成效突出